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由北大录取66岁研究生想开来……

(2009-09-16 15:59:40)
标签:

学习

终身教育

杂谈

分类: 心底话语

今晨,在六点的中央电视台的《朝闻天下》中,看到这样一则消息,宋殿兴这位66岁的河南籍老人,已经领取了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他是经社科院专家推荐,将论文送到北大哲学系研究生院,后被录取为哲学系宗教学专业佛教文化方向在职研究生的。

 

看到这则消息,我很高兴,终于,中国的教育开创了一条新路,但,这路还只是一个个例,不是常人都能走通的。当然,我的确被宋殿兴的学习钻研精神所感动和鼓舞。

 

在今晨的新闻中,对此也进行了延伸,主要是说社会性的终身教育与学习。这个课题应该是美国人早期的,我知道的时候,就应该上溯到八十年代吧。中国的教育不公平,其中,我认为也有这个内容,即人不分年龄的受教育的权利和条件,不是平等的。

 

教育部说,这位长者能够进入北大读研究生,说明我国的教育事业在发展,终身教育的体制在形成,也说到了今天还不能敞开接收研究生,主要教育的资源不足,当前还先给年轻一些的人。我国现在硕博研究生的年龄分别为40、和45岁。

 

早就知道,美国在教育上公平上,和中国不同,包括教育所采用的手段方式也是不同的。中国当前的教育,多还是在形式上,没有把教育作为一个社会存在与进步发展的根本来认识,很多人接受教育的目的也很一般,这就使得教育在中依然是一个低级阶段。说到教育,我以为只能是一个引领人们进步的根本,而不是用其有着患得患失的理念。

 

在公开的报道中,知道美国这样的例子,一位95岁的老妇人,在丈夫去世后,他开始了大学的学习生活,是全日制的,经过几年的学习,她拿到了毕业证书,仅此而已。我很欣赏这种公平着的受教育的条件,是每一个人根据自身的需求来去接受的。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终身教育的价值与意义所在。

 

当然,我现在也怀疑,真的在中国非要进入大学进行一些高端的学习,我只有感觉是走过场和虚设的含义。因为,在中国的教育还没有形成教育本原的机制。

 

的确,这样的情形很难简单归罪于大学,但也不等于每一个人就放弃了受教育的机会。其实,真的接受教育,能够亲耳聆听一位很好的大学老师的课真的是人生命中最美好的事情,可,今天的大学的老师还有资格来成为这样一堂好课的讲授者吗?今天的学习,用其他的方式学习就好了。高尔基所说,我的大学在人间,这话至今享用。

 

昨天,路遇一熟人,她说去了老年大学学计算机,我说,也好,可真的对我来说,我宁愿自己学习,也不去那儿学,因为,在那儿只有时间的磨蹭。现在真实的大学不也是这样的么?!

 

说到这儿,我想,宋殿兴几十年来这样刻苦,不知到这大学中再来学又是怎样的一番感受……

 

学无止境,这是对的,学也无形,这更是对的,不要指望一些有形的事情能对你有怎样的帮助,一切都是要用心的,而表面的光环没用。一个人不荒废时光,在自己的路上不断地用心,也就好了。当然,宋殿兴老人的学习精神和研究成果,还是值得我学习和敬佩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