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籍全录
(2009-08-12 00:31:03)
标签:
中国古籍全录杂谈 |
分类: 随手翻翻 |
史记 | 司马迁 |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影响深远 |
周易 | 佚名 | 《周易》,乃群经之首。古代占筮之书及其解说,后被列入儒家经典。《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经》有时成为《易经》或《古经》,是在专门从事卜筮的巫史们长期经验和记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
资治通鉴 | 司马光 | 全书294卷,另有《目录》30卷,《考异》30卷。《通鉴》记载了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到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共1362年的历史。 |
三命通会 | 佚名 | 书中阐述子平遗法,对于官、印、财、禄、食、伤的名义,用神的轻重,各种神煞所牵涉到的吉凶,都能采撮群言,得其精要,所以当时几乎家家备有此书,并且从此以后,研究星命的,并多把此书看成为是总汇之作。 |
诗经 | 佚名 |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作品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都因音乐得名。 |
说文解字 | 许慎 | 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证字源的字书,该书原十四篇,叙目一篇。正文以小篆为主,收入九千三百五十三字,还有古文、籀文等异体重文一千一百六十三字,解说十三万三千四百四十一字。 |
三国志 | 陈寿 | 《三国志》六十五卷,晋陈寿撰,宋裴松之注。寿事迹具晋书本传,松之事迹具宋书本传。凡魏志三十卷,蜀志十五卷,吴志二十卷。其书以魏为正统,至习凿齿作汉晋春秋始立异议。 |
三字经 | 王应麟 |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启蒙读物。虽然全书只有千余字,但结构严谨,文字简练,内容丰富,涵盖面广。 |
全唐诗 | 扬州诗局本 | 清人彭定求等所编《全唐诗》共收集有唐一代2200余位诗人的48900多首诗歌。 |
论语 | 孔子 | 《论语》记载着孔子的言语行事,也记载着孔子的著名学生的言语行事。 |
全宋词 | 唐圭璋 |
管子 | 管仲 | 《管子》是战国时各学派的言论汇编,内容很庞杂,包括法家、儒家、道家、阴阳家、名家、兵家和农家的观点,传说是春秋时期管仲的著作。 |
百家姓 | 佚名 | 《百家姓》以韵文形式,将当时的常见姓氏用四字排列,十分严整。其排列的顺序是将重要的姓氏排在前面。 |
孟子 | 孟轲 |
水经注 | 郦道元 | 此书以水道为纲,同时记述流经地区的山陵、湖泊、郡县、城池、关塞、名胜,还有土壤、植被、气候、水文和社会经济、民俗风习等,历史故事也在其中详细记载。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 纪昀等 |
幼学琼林 | 程登吉 | 《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 |
全唐文 | 董诰等 纂修 | 本书版本主要有:(1)清嘉庆十九年(1814)扬州全唐文局刻本;(2)光绪时广州重刻本;(3)1983年中华书局影印嘉庆本, |
苏轼诗全集(宋) | 苏轼 |
水浒传 | 施耐庵 |
韩非子 | 韩非 | 《韩非子》共五十五篇。韩非的思想成就超过了所有的法家代表人物,他在总结商鞅、申不害和慎到三人代表性法家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成熟法治理论。 |
厚黑学 | 李宗吾 | 他提出的“厚黑”二字当时不绝于耳、脍炙人口。本书被人们称为不可多得的奇书,八十年代又成为台湾、香港地区及日本的畅销书。 |
千字文 | 周兴嗣 | 从南北朝直到清末,流行了一千四百多年,成为世界上现存出书最早、使用时间最久、影响最大的识字课本,不能不说是世界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 |
旧唐书 | 沈昫 | 五代后晋时官修的旧唐书,是现存最早的系统记录唐代历史的一部史籍。本书原称唐书,后来为了区别于北宋欧阳修、宋祁等人编撰的新唐书,故称旧唐书。全书分本纪、志、到传三部分,共二百卷。 |
三十六计 | 佚名 | 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既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生优育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是六计。 |
李白诗全集(唐) | 李白 |
尚书 | 佚名 | 《尚书》所记载的历史,上起传说中的尧虞舜时代,下至东周(春秋中期),历史约1500多年。 |
道德经(老子) | 老子 | 《道德经》本为先秦道家的代表作,为韵文哲理诗体,以《老子五千文》为教典教悔道徒,成为道教的基本经典。 |
乐府诗集 | 郭茂倩 | 《乐府诗集》共一百卷,是一部卷帙浩大、极有价值的乐府诗研究要籍。它搜录宏富,分类精当。 |
尔雅 | 佚名 | 《尔雅》保存了中国古代早期的丰富的生物学知识,是后人学习和研究动植物的重要著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