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道: 季羡林治学非常严谨
(2009-08-05 20:53:21)| 标签: 梁文道读书杂谈 | 分类: 随手翻翻 | 
凤凰卫视8月4日《开卷八分钟》以下为文字实录:
 
梁文道:昨天我们说到,季先生做的东西,并不是我们过去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国学,那么他到底做的是什么呢,那么钱文忠就说了,他做的其实是一个关于印度古代语言研究,这是他最重要的关怀,可是问题是,我们要注意这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就这么说的一个语言学的研究,当然这个底子是一个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底子,什么叫历史比较语言学呢,这其实是主要在德国发展出来的一套学问。
 
那么这种学问就是透过把不同语种的罗列,最好是同一个系统的罗列,比如说印欧语言这是最有名的,在这样的罗列比较之下,去摸出掌握出每一种语言自己的一些语法的特色,文法的特色,声音变化的特色,然后掌握出它的本质何在,甚至最后能够推导出哪一个语言先,哪一个语言后,语言的根源问题,那么这套语言学,后来变成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利器,你掌握这个利器,这个工具可以干嘛呢?
 
可以干的就是用来研究别的相关的历史问题,文化问题了,那么正是在这一点上面,我觉得季先生做的是非常非常精彩的,所以我再重申一次,我也是个外行,在外面看,而做这样的工夫,其实是需要一个非常严谨的态度,季先生去世之后,很多人就说以后我们没有大师了,为什么呢?
 
我们就说,我们以后没有这样的土壤了,没有这样的气氛了,那么到底我们要有什么样的土壤、气氛才有大师呢,我觉得不要光讲大师,你不算是大师的话,你也得有一些基本的严格的要求,这个要求该严格到什么地步呢?
 
我举一个例子,我手上有一本书,叫《季羡林谈师友》这是一个编选的一部文集,那么其实里面很多文章都是季先生别的散文作品里面,他谈到他的师长,谈到朋友就抽出来,变成这样的一本集子,那么在这本集子里面,其中有一片它叫做遥远的怀念,其实是来自季先生《留德十年》那本书里面的部分。
 
那么在这里面,他就讲到他当年的导师,瓦尔德施米特教授,那么他就说到瓦尔德施米特教授怎么样教他们呢,他说瓦尔德施米特教授的专门研究范围是新疆出土的梵文贝叶经。
 
那么他的教授博士论文,还有在大学授课资格的论文,是两本厚厚的大书,说到这儿,要补充一下,那么我们很多中文大家不知道,在德国,比如说在中国,一般来讲的话,就是像英、美、日学,就是你取得博士学位,你就基本上在大学有去教书的资格了,可是在德国不同,你有了博士论文,取得博士学位之后,还不行。
 
你要另外再交一个论文,去取得一个叫在大学授课的资格的论文,由这两大本论文,他的老师就形容,里面的材料异常丰富,处理材料的方式极端细致简言,一张张的图表,一行行的统计数字,看上去令人眼花缭乱,令人头脑昏眩,我虽然一向不能算是一个马大哈,但也从来没有想到写科学研究论文,竟然必须这样琐细,两部大书好几百页,竟然没有一个错字,连标点符号还有那些稀奇古怪的特写字母或符号,也都是各个确实无误,这实在不能不令人赶到吃惊。
 
然后他又提到了,他自己当年教了一份功课,他教功课怎么教呢,他说他当年的博士论文前面,他觉得要写一篇有份量的,很长的导论,然后写了之后,觉得自己非常得意,那么交给了老师,看看老师大概一定很欣赏,隔了一个星期之后,这位老师在研究索内,把文章退还给他,脸上含着笑意,也没说话,他就觉得情势有点不妙,打开稿子一看,这整份论文老师没改动任何一个字,只是在第一行,第一个字前面画上一个前括号,在最后一行,整篇论文最后一行的最后一个字的后面,又画一个括号,也就是说把整篇文章括号起来了,把整篇文章括号起来了,代表什么意思呢?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