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辛弃疾纪念馆,真遗憾啊!

标签:
辛弃疾杂谈 |
分类: 心底话语 |
我们的温泉度假村很近,最多也就是8、9公里,我看着车行的里程,应该没有10公里。
到了那儿,主要就是泡温泉了,我人来了,说心里话,还不是太喜欢。我带了一本书来,是92年我买的神游文化集成丛书中的《白马非马----中国名辩思潮》,这是庞朴著的。我出门愿意带上一本书,就是在自己的时间中有点自己感觉有意思的事。其实,这次是想什么书都不带的,这本书带着,是做的备用。每次出门,我就怕东西多,行前,反复筛选,减了不能再减,还是挺多。我就把书定位在这本上,因为,这类书可以反复读,薄,轻便些。
下午,一个人在房间中呆到了近四点。电视,书,翻阅了一阵子。这时,我想出去一下吧。我一直想去一下辛弃疾的故里看一下,这儿有个他的纪念馆,因为就在这儿,走着,也不过半个小时。恰巧看到一友也没事,约好一同前往。
随走随问,用的时间就多了一点,半个小时。到了之后,我们担心吃饭的点到了,大家等,我们就说,返回,找个时间再过来,认识路了,当散步也就到了。立刻回返,回来很顺,用了20多分钟。
第二天下午四点多,我又提议再去辛弃疾纪念馆看一下。这次有好几个人想去,其中有人是开车来的,多数人说开车去吧,天气这样热。我随着大家乘车去,五分钟即到。到时,县文化局的领导刚刚在视察,他们误认为我们也是,门票也没要,很客气地给我们握手,让我们进去看。
我看这样的地方,总是愿意很细致,可真的想用心了,可真的没有东西。先看介绍,是1996年才由国家批准建设,全部是新建的,猛一看,好像挺壮观的,其实,这类的现在全国都一样。没有一点原来的东西,也没有文字性的其他地方没有而他有的介绍。坐落着这样一群建筑物,后人建的,干嘛呢?我来,是想知道一下,这位抗金英雄,他从小在这儿生长,究竟是什么影响了他呢,包括他和苏轼齐名的词,他又是怎样习词的呢?他的后人在这儿还有吗?他给这儿有怎样的影响,而让这儿的人又有着怎样的思想发扬和光大呢?终究,我是想发现一点东西。可惜啊,一丝也没有。有的,都是今天的,也许,再过多少年,人们再来看这样的空馆介绍能够成为历史上有价值的东西吗?
这让我感觉,中国今天这种没有意义的建筑太多了,甚至千篇一律,可为什么不能挖掘一点真的东西呢。是啊,做任何事都是一样,表面的好做,而有价值的就是一点点也很难。但是,这样的表面的文章真的没用。这儿,同样是杂草,冷清,根本没有人来看,我想找个人问一下这儿建馆以来的情况,都找不到人,只有门口看门的。
现在建设这些,都是现代的人在为自己的脸面上贴金吧。
看后,我真的有些遗憾,也由此感悟到,中国啊,要做的事很多,可没有多少人在做。表面的东西却比比皆是。这种不好的作风,与历史上的英雄们的精神是不相衬的。
早就知道李清照、弃疾故是我们这儿的人,可我不知道,辛弃疾是怎样到的南方一带领导抗金呢?这些真实的过程不知道。对这,我却有兴趣,因为那个年代想有这样大跨度的移征是不容易的,不是今天,尤其那个时候,他才21岁。他的词是怎样练就的呢?
在这儿,是一点答案都没有。我依然想知道……慢慢从其他的途径来看吧……
资料:
弃疾故里在历城区东北的遥墙镇四风闸村。1140年(宋高宗绍兴十年)民族英雄杰出的词人辛弃疾就出生在这里。整个建筑位于四风闸村东南,总面积29亩;其中建筑面积4000平方公尺,绿化、停车场6000平方公尺。沿着村东公路,有新修的大首西向,直达坐北朝南的“辛弃疾故里”建筑群。当人们从南面进入,首先看到的是巍壮观的石坊,它的样式是根据群众回忆设计的四柱三门石坊,石坊正门的横额上由我国著名书法家武中奇书写的“辛弃疾故里”5个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