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没有过的聚会
(2009-06-01 16:24:55)
标签:
杂谈 |
分类: 心底话语 |
(注:我无意对聚会者们议论,只是在说我自己,我无法抗拒我自己心灵中很清晰的意识……)
今天,人们的聚会已经司空见惯了,以致于人们时常为此而进退两难。去吧,又不是第一次了,没有了神秘感,或没有什么事要用人,聚会也就显得无聊至极了。不去吧,说不定什么时候有什么事,要用到人时,现上轿,现扎耳朵眼,这也来不及了吧。好多人对于聚会,尤其是同学聚会都这么说。
我说,我从来就没有参加过同学的聚会,包括刚刚毕业那会儿。我们这代人,经过了中国社会的变革,一直想上学读书的,就真的一直在上,光正经的,我就读了仨。可这三个大学的学习,我真的都没有参加过毕业时的聚会和以后的聚会。这事啊,要是让人们听起来好像有点不习惯,也许世上很难找到第二个了吧,反正我是没有听说过。可我,就是不想委曲了我那颗追求纯洁的心。
同学,是一个很纯洁美好的名词,同学的感情也是很纯真的。说到感情,我真的就是想,感情就是感情了,感情是人的生命,不想有任何的事情来玷污。我要好的同学,只要可能是什么事情都可以帮的。什么是可能呢?是说不违法和不违反原则。我要好的同学,会在我不张口的时候,主动就给了我帮助。我的确享受过这样的帮助。这样的帮助,我是一直记在心中的,就是和生命融合在一起的,很干净,很纯洁。当然,需要人帮助的时候不是太多,更多的事都是感觉自己可以做好的。
记得我们在大学毕业的时候,大家搞同学录,每人交一张照片,我没交,因为我不想要这个同学录。我不是不珍惜同学的情感,而是太珍惜,所以我不想用任何方式来替代,因为,所有同学的珍贵情感都会在我的心中,我也会有我特殊的方式记着。1984年年底,同学们搞了一个大型的聚会,当时多数同学毕业了,都在新闻单位工作,当时省著名的播音员主持人都在我们这个班上,大家搞起活动来也是得心应手。接到了邀请,我还是没去。因为当时工作忙,又正在身孕,更多的还是因为我不喜欢这样的聚会场合,感觉很有空白感,而不是充实感。大家都说,来了增进联络一下情感,有事的时候可以方便。也许我太没有事了,至今我没有什么事想到要找什么人,所以,凡这样的聚会我都不参加。中小学的同学聚会也是多次了,我经常怀念儿时的同学学习生活。能够怀念,或在真的方便的时候能够见面,这倒是我很想的事情。而这样的见面是有着深情的怀念和回忆,不需要很大的排场的。
在我的心中,总有着一种很纯粹的感觉,这个纯粹是来自于内心,而不是用其他的替代的表示。也许,就是一辈子了,我说的是一种人与社会带有着传统色彩的工作方式,我都是这样度过了,以后还会有更多的什么需要人来做什么吗?
人,都食人间烟火,不会是与世隔绝。我也有用人的时候,这就是有病的时候,自己或者家人,有了病,真的就感觉就不一样了,我一直给自己这样界定着,有病找人,是天经地义的,不管用什么方式,因为,要救人。其他的,一概不用人,而要用,也是与心灵的丰富与纯洁有关。至今,我不认为很高明医术的大夫收病人的红包是什么不好的事情,因为,这也是一个纯洁在其中。他(她)有医术,我需要,在正常的前提下,我或家人的病就得不到救治,而动用关系或找人,找到最好的医生,我们当然在我们可能的条件下和社会的约定的情况下,给予医生和相关比较可观的钱,我们是感激之心。
的确,近几年家中和我自己遇到了一些身体方面的疾病,有些是比较重的,关乎到生命了,而找最好的医生,得到了很好的医治,这让我们感激不尽。我想,给医生红包也是一种感恩之心。并不是用此来约束什么,当然,是有这样的情况,给了足够的钱,才可以得到较好的治疗。我对凡是给我在治病方面帮助过的人一直是感激在心的。每到一定的时间也会去看望表达谢意的。
虽然,我不喜欢这样带有什么用意的聚会,但是,我也喜欢与聊得来的人相聚。这个可就没有什么目的了,也没有什么条件,只要感觉好,大家一聚,这是很惬意的事。好像是在读杨绛的《我们仨》中吧,记载着他们家和傅雷一家的交往。那个时候,他们并不在一个城市了,他们也不是随意串门的人,但是,每当钱钟书一家去上海时,总还是要到傅雷家去看望的,看望中就是随意地聊天,聊天中有着他们的快乐。因为,友谊很真纯。表面的形式也就很淡很淡了。不要什么特殊的形式。
人都有情感,我一直坚持情感就是情感,而不要用其他来代替。世上好多聚会多是一些乏味的了,我想,不参加也就罢了,并没有什么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