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曾国藩家书(电子书)

(2009-04-10 09:02:22)
标签:

曾国藩

家训

家书

电子书

价值实现

杂谈

分类: 心底话语

曾国藩家书(电子书)

 

想做的事真的是很多,我已经不想再多说什么了,包括在多年前,就想把《曾国藩家书》一读,可至今没能兑现。有时,我认为我是一个想到就做到的人,可对于读书,近些年来,越来越感觉自己差了很多。有很多的书是我所喜欢的,可读起来却少了原本的速度和深入。原来的读书说如饥似渴一点不为过,可现在,有很多好的条件,却给自己放松了。若可以强调的话,我也在想,客观上,事物的确是比较多,身体上,也有一些事需要自己占用时间和精力来做。但是,最终还是自己把时间放得太松。现在有网络了,想通读一些书还是很方便的,当然精读,我还是赞成用纸质的书,其中有那种书卷气之感。

 

上面的这个图,是我在04年的时候,喜欢电子书,且这个电子书做得是比较好的,很方便。那段时间专门在网络上收集电子书,至今收藏了不少,这些日子在整理计算机,又看到了这些,也是一番感触。现实中的书,电子书,光盘的家庭图书馆,网络上的资源,等,已经是很多了,需要的是自己的深入。很多东西放在那儿,没有读,也就没有价值与作用。这一点是要认识清楚的。我一直还是喜欢静心读一点东西的……当然,读了过后的消化,能成为自己的东西,这又有一个过程。把自己的东西表述出来,这更是一个过程。我们有意义的生命,我一直认为就在此。没有患得患失,只是让自己这样做。

 

 曾国藩家书(电子书)

业精之法在于专 (曾国藩)

  【原文】

  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谚日①:“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诸弟总须力图专业。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②?若志在穷经③,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④。则须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⑤,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⑥。万不可以兼营并鹜⑦,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切嘱切嘱!千万千万!此后写信来,诸弟各有专守之业,务须写明;且须详问极言⑧,长篇累牍,使我读其手书,即可知其志向识见。凡专一业之人,必有心得,亦必有疑义。诸弟有心得,可以告我共赏之;有疑义,可以问我共析之。

  ——节录自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

  【注释】

  ①谚:长期流传下来文词固定的常言。

  ②嗜喜爱,爱好。

  ③穷:推究到极点。

  ④制义明清时代科举考试的文字程式,又称制艺,即八股文。

  ⑤古文:唐代时称秦汉之文为古文,即以文言写成的散体文。

  ⑥试帖唐以来科举考试中采用的一种诗歌体裁。多用五言六韵,有一定

  的程式。

  ⑦鹜(wn):乱跑,心志不专一。

  ⑧极言:把话说到深处。

  【译文】

  寻求学业之精深,没有别的办法,说的是一个“专”字而已。常言道:“技能多并不能维持一个人的生计”,说的就是技艺要专的道理。我掘井很多却没有水可以喝,是不专的过失在起作用。各位弟弟无论如何都应当致力于专深一门学业,如九弟立志练书法,也不必完全抛弃其他方面。只是每天练习字帖之时,决不可不提精神,随时随事,均可接触体会。至于四弟和六弟,我不知道你们心里究竟有专一门学业的爱好没有。如有志于探寻古代经典之学,就必须专守一经;如有志于作八股文,就必须专读一个人的文稿;如有志于作古文,就必须阅看一家的文集。作各种体裁的诗词也是如此,作应付科举考试中的试帖诗也是如此。千万不可以各门学问同时进行、心志不专,如果各门学问同时进行,则必定一无所成。切嘱切嘱!千万千万!此后你们写信给我,对于各人专守之学业,务必详细写明;而且须向我详细询问到深处,文字多篇幅长也不要紧。以使我读了你们的信后,就可以知道你们的志向见识如何。凡是专攻一门学业的人,必定有所心得体会,也必定存在着疑难问题需要解决。各位弟弟有什么心得体会,可以告诉我,让我与你们共同欣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