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真纯的深情
(2008-12-24 03:29:04)
标签:
杂谈 |
分类: 心底话语 |
不知怎的,就愿意回忆起过去……
昨天不知是博客的缘故还是自己的机器,博客几乎到了僵死的状态,评语写不了,无法登录,一登录就死机,页面打开三个CPU就已经全部占满,达到100%,多少次重新启动、各种查杀无济于事,最后重新做了系统。可笑的是,当时做完系统已经下午五点,要下班了,可当我打开机器的时候,还是这个样子。到此,下班回家,过后再处理吧,难道是硬件的问题?从来没有遇到过的……
中午机器查杀的时候,恰逢同事再过几天就要退休了,一直说说话。我们的说话就是漫谈,没有寒喧,说着说着,我就说到了在我心灵中一段情谊很深的朋友……
这位朋友是我下乡时当地的一位和我一样刚刚毕业的女高中生。
当时下乡,是我们在还没有毕业自己提出申请,要求下乡的,所以,在我们下乡的村子,当时就是说,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所以,在我们的要求下,给我们安排的是一个工值只有一角七分钱的村子。这儿的生活条件真的是很艰苦的,多数住房就是土坯房子,床只是一个架子,上面是用高梁秸捆起来的,上面一张席子,这就是床了,床上也没有什么铺盖,冬天只有一床被子,被子的面还是粗布的。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的村子里,有一家在全村是最好的条件的,这就是我说的这位“好朋友”家。
她的大名叫边怡敏,小名叫“赶妮”。是不是这个赶字,我也不清楚,当时的发音就是这样的,农村的一些名字很有意思,多是有含义的。她的名字的意思是不是家人不想再要女孩儿了,她是家中的最小。
当时,能在村子中读高中的女孩只有她一人,以前没有过,到我们下乡回来时也没有过。她之所以能读,是因为她家条件的确是好,好的原因是她有一位大哥,她家也只有这一个男孩,剩下四个都是女孩,到我下乡的时候,她的大哥在西安当兵,已经是一位飞行大队长了。别说那个时候,就是今天,家中有一位飞行员,不用是大队长,只是飞行员,就已经很了不起,让人羡慕了。她的大哥早已经结婚成家,很少回来,但钱是经常给家中寄的,找的是部队一位高级首长的女儿,条件很好,在我们下乡的时候,他们回家,见过一次,真的是很不错的家庭了。在这样的条件下,她是家中最小的女孩,也就有了条件读书,一直读到高中。
到了高中,至少是要到公社驻地去上学的,这在当时的女孩中已经是见识了,和她一样年龄的女孩子,多没有出过村子,虽然公路就在村子前边不远,多没有坐过汽车,更没有见过火车。我这样说,这个村子并不偏远,就在孟子的故乡,离孟庙也就30公里,可当时就是这个样子。
我们去了,社员们都很高兴,赶妮也是很高兴。她是读过书的人,能看出她和其他女孩的差别。当时和她一样大的女孩,多已经有了婆家,只等待出嫁,可她一直没有。我们去了不久,她就和我要好,这些话都来告诉我,家中让她相亲,她从心里不乐意,只是应付地见面。给我的感觉,她真的是一个乐观向上的女孩啊。
我刚去,身体很瘦弱,当时只有70多斤,农活也基本都没干过,一去就赶上秋收,好多锄鎌锨镢的活多是从没有接触过的,有过一点儿,也是上学学农时做过的那么一点儿。她每次在干活的时候特别关照我,告诉我如何干,我也认真跟她学,很快我也能做得很好了。干活休息的时候,她总是叫着我回家,给我一些惊喜。
有一次休息,她叫着我跑回家,我也不知做什么,就跟着她跑,到了家院子里,墙边上立着一根棍子,她提起棍子就扔向了一棵大枣树,一下子,树上的大红枣哗得一下落了一地,真大啊!我当时还在站着,她却说,快拾起来吃啊……她帮我快速拾着,也让我来拾,装在口袋中,当时衣服都有大口袋的。呵,装了满满四个大口袋。她说,走着吃,你吃吧,这棵枣树是我们家最老的,有几十年都说不清楚了,红枣呢,是最好吃的,又甜又脆。说着,我真的吃了,哦!的确好吃啊……这红枣我没吃几个,给我们小组的同学一起吃了。后来我才知道,她们家这枣树,一般自己也不吃,要去卖的,可以换钱来生活。这事一直让我很感激……
还有一次,春节我们回家以后,她把我拉回她家,在房子上有一个钩子,钩子上挂着一只篮子,她用了好大劲才取下来,因为高,当时说是怕老鼠吃。拿下来,才看到,里面是肉,叫腊肉。她用刀割下一块给我吃,说,你吃,可好吃了。这样的腊肉我真还没吃过。当时社员过年做了腊肉,是不舍得都吃掉的,说一直要吃到清明。
总之,她关心我的事很多,那种热情让我至今难忘。尽管后来我在村子上做了一些事,开始是团的工作,后来做过会计,又拿我当队上支部书记使用(这其中又有着一段耐人回味的故事……)其实,好多的事,她一直给我支持。
到了农村,我也愿意学做各种事,农活是一方面,社员的纺线织布,还有纳鞋底做鞋子。当时下地干活,女人们的手中是没有空闲的,多是纳鞋底。我看着,就试着给人家做,赶妮看到了,就用自己家糊的“GEBEI”(至今,我还不知道这两个字怎么写,只知道发这个音),给我剪好糊好,然后给我麻线,让我自己纳,后来也给我剪了帮,是黑色灯芯绒的,在她的帮助下,我真的自己做起了一双鞋。这鞋我一直没穿,留了好多好多年,是心中感激她。记录着深深的友情。
后来,上面下来了政策,要我们都返城,好多社员们得知我们要走,都哭了。可她不哭,知道以后,笑着给我说,你们这些细皮嫩肉的,早就应该回家了,在这农村天天风吹日晒的,都晒黑了。我们走的时候,我的好多好多的地方都冻了,脸、耳朵更是冻了,很厉害,脸色都是紫的了。她说,回家一养就好了。走的时候,她送我们送到很远……这次,她真的哭了……就是这样,她也笑着说,静姐(其实她比我大,但一直这样叫我),到了就来信,我们通信是一样的……
回来之后第二天,我就给她写信,以后的信写了很多……信中曾经还说,等有了时间,她来济南看我。我很高兴地盼望着……可过了些日子,突然没有她的信了……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这让我很挂念,可那个时候是没有办法联系的……我刚刚工作,也没有时间去看望。一直到了我参加高考之后,上了大学,才收到了村子中另外一个朋友的来信,是一个很悲痛的信息:说,她已经死了……
信写得很长,描述得很细,大致是这样说的……
那个时候,都知道全国风行的“二号病”,当时不让说,就是霍乱。开始是她在济宁的姐得了,她去医院照顾,她的姐没有一个月去世了。姐姐刚去世,她回到家,就发现也传染上了,再去医院住院,没有一个月结果也死了……那个时候,她刚刚22岁,与一个在济宁印染厂的工人见过面,好像是订婚了,还没结婚呢……
信,我看了许久,心里,也难过了许久……
我下乡的一位一直很好的朋友,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离开了我,也离开了她的家人。可她的热情豁达的心胸,一直在我的心中。虽然,她是一位农村的女子,但是,那种纯朴的情感,我们是很深很深的。至今想起来,让我感觉很纯美,在那个年代,我们是连一张照片也没有啊……
人的很多的情,就是这样纯美着,心里有着,也就足够了,其他的形式都不重要了……今天想起,依然给我的心中很多很多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