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马路”由来

(2008-11-29 07:46:33)
标签:

杂谈

“马路”的由来经过两年艰难谈判,1845年11月29日,宫道台无奈下与巴富尔签订《上海土地章程》这个章程曾被侵华外国人视为上海的根本大法。它规定居留地830亩,上海租界的历史从此拉开帷幕。《土地章程》签订当年,外滩建起11所房屋,开设23家洋行。洋人喜欢在泥滩上跑马,跑出了一条500米长的小道这便是南京路前身,当时上海人称它为——“马路”。

 

“马路”是由碎石铺设的,路中央略高而且光滑平坦,这样利于雨水流淌到路边,不影响交通。后来,人们用沥青铺涂在上面,称之为“柏油路”。但大多数人还是习惯叫“马路”。 18世纪末,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的热潮之中,工业的发展对交通运输的要求愈来愈高,昔日那种“人走出来的路”,再也不能适应人们的需要了。 在这种情况下,英格兰人约翰·马卡丹设计了新的筑路方法,用碎石铺路,路中偏高,便于排水,路面平坦宽阔。后来,这种路便取其设计人的姓,取名为“马卡丹路”,简称“马路”。 在上海有另一种说法:在上海,最早来外滩的多是单身洋人,他们富有冒险精神,长得结实,每日下午3点以后,为发泄过剩的精力,他们便想找个地方跑马,江岸不够他们尽情驰骋,便想到了洋行楼群后的大片泥滩,于是就有了今天南京东路外滩到河南中路一段长500米的跑马小道,这便是南京路的前身。因为当时总看见洋人在上面跑马,所以,上海人就称它为“马路”。

 

(摘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融入和拔出
后一篇:儒商难得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