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宝阿育王塔今天出函

标签:
杂谈 |
分类: 提笔记事 |
http://i1.ce.cn/ce/xwzx/gnsz/gdxw/200808/07/W020080807246888016581.jpg
今天下午注意收看啊: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出土的七宝阿育王塔将于22日(今天)下午3时被“请出”铁函,中央电视台全程现场直播
为中国国内考古界和佛教界高度关注的南京大报恩寺地宫铁函正式进入开启程序。中国一流的考古专家齐聚南京,期待出现“惊天大发现”。
这个千年铁函是迄今国内发现的最大地宫舍利函,约50厘米见方,134厘米高。根据该地宫此前出土的石碑记载,铁函内藏有“感应舍利十颗”“佛顶真骨”“金棺银椁”以及“七宝阿育王塔”。
经过100多天的反复研讨和科技攻关,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出土的七宝阿育王塔将于22日(今天)下午3时被“请出”铁函,中央电视台全程现场直播。据透露,根据X光检测结果显示,备受关注的“佛顶真骨”等碑文记载的圣物,很可能都在塔身内部。
据了解,这个高1.1米、总重409公斤的巨大铁函已经被认定为北宋长干寺所有,而非此前所认定的大报恩寺地宫铁函。据南京市博物馆馆长华国荣介绍,从8月6日铁函打开至今,考古人员除了在函内发现了镜子、水晶球和散落的铜钱,还发现了20多个丝织品小包裹,里面也包有铜钱、水晶球、宝石等供奉品。
不过令考古专家最为吃惊的是,这个重40公斤的七宝阿育王塔和其他阿育王塔结构有很大不同,在银鎏金的外表之下,是一层木质框架,或称之为木胎。而用木质容器盛放舍利已有先例,唐代法门寺出土的世上唯一一枚佛指骨舍利的第二重容器就是一只檀香木函。不过,如何保证木质构件不变形、不被腐蚀,是取出宝塔后需要攻克的文物保护难点。
据了解,设计提取方案的南京晨光集团是航天科工集团下属企业,曾经参与研制奥运会“祥云火炬”和“神舟七号”飞船等工作。据该集团工艺研究所所长周明介绍,为了将千年高龄的“铁函”“宝塔”和“锦缎”在不受破坏的前提下完好取出,集团与文物保护部门通力合作,从二十多个备选方案中不断论证、筛选,最终确定了现有的机械手提取和软织物兜底相配合方案。4只1号机械手负责寻找塔与函之间的缝隙,然后,由8只承重的2号机械手将宝塔整体提拉出铁函,软织物兜底则是防止塔身和塔刹上的其他文物或部件掉落。这一方案已经过多次模拟、仿真性的实验。
在铁函出土之时,曾经有一块刻有“感应舍利十颗”“佛顶真骨”“诸圣舍利”“金棺银椁”和“七宝阿育王塔”等字样的石碑引起了广泛关注。据周明透露,根据他对X光片的目测,碑文所描述的圣物应该都在宝塔木胎之内,此外还有金发簪等其他物件。考古专家奚三彩则认为,基于目前的考古发现与碑文内容大致吻合,因此备受关注的“佛顶真骨”等宝物很可能将随着七宝阿育王塔出函而现身。
(以上内容摘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