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前人的思想和今人的求索

(2008-11-18 03:29:58)
标签:

杂谈

分类: 心底话语

说到思想,最终是自己的,但是能够支持你的思想存在的根基,回复起来还是有前人的影子,我无法体会一个没有前人影响的人,完全依赖于自身产生的思想能够称之为思想。当然了,若真的思想就是自己的了,也完全是有了超脱。可在今天,很难有这样的超脱。

 

有时,给你影响比较深的,作用一直很大的,一直支持着的,就是在你寻找的过程中,无意之间这样碰上了,就在心里深深地记牢了。梁漱溟老先生就是支持我心底的一位……有人说,中国的学问人能做到老先生这样的没有几人,也就二三吧。我所处的位置,不敢做这样的结论性的评价,因为,我没有评价的条件和资格。人评一事,首先要对此有着居高临下,且占有充足的第一手材料,这对我来说是没有可能的,起码是不能在学问界纵观上下,横看全部。但是,我有资格说出我个人的感受……

 

对梁漱溟的深刻一些的认识,是他在晚年了,依然在做学问,在学问领域中,他一直留下了很多值得后人思考的东西。比较文学是他带领着中国在学问界向前走了一步,但是,应该说后来又夭折了,至今没有进展。我对梁滞溟的深刻认识,在于他思想的核心,在心目中一直关注的问题,就是人生与社会问题,且,他所关注的问题,实即就是大家的问题。一个真正想做学问的人,是离不开这个问题思考的。

 

表面一说,这个问题是思考,其实,何尝是思考呢!若是说思考的话,这个词已经延伸了它的语意,已经成为了有着人生实践探索,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探索也就有了思考的成分,而思考又是探索前提条件。

 

今天再来说这番话,也许社会在变化,很多人已经不欣赏了,或者人们在探求着一种所谓的快乐人生。当今的人已经很少很少提及梁漱溟和他的思想了,好像谁在这样提及谁是不合大流,不合今天的适宜。不过,我是很能接受他的思想的,尽管我远远不能到达老先生的境界和所为,但是,他的思想却是我的底气的支持。

 

记得,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是我读他的书感受最深的时候。那个时候也与现在一样,每天醒来很早,或睡得很晚,读他的书心中进入到一个很让自己踏实的心理。最喜欢他那种朴实到底的人生态度和做事的方法。他讲了一些调理自己与亲师取友的道理,也讲到如何得到痛快合理的生活。是的,做人必须调整自己,他说:“求心志清明,思想有条理。如要大家能照此去行,简直是一生受用不尽;如果不能够注意这话,就是自暴自弃,就是自己不要自己。”人有意识调理自己,则亲师取友,潜移默化,受其影响 而得其养,这是一个最好的办法。说得再广泛一些,是说如果要想调理自己,就得找一个好的环境。所谓好的环境,就是说朋友团体,求友要求有真志趣的朋友,好的朋友多,自然就向上走了。如果在一起的人是不好的,那就很危险了,不知不觉地会日趋下流了。

 

一个人的真正意义的生存是离不开社会的,看你如何认识和如何定位,也就是说寻找或创造一个怎样的环境。说到这儿,应该说,无论怎样说,真正的朋友都是无功利的,若是有一丝功利或其他的想法,朋友都会变化成为其他的关系。

 

我欣赏梁漱溟,一直记得他说的人生,也一直在找寻。其实,朋友依然是可遇不可求的,当我感到心中有烦闷的时候,再取出他的书来读,心中会平实和敞亮很多。

 

当今的人,谈论得更多的也许与我的话题终不是太吻合。人们愿意有更多表面的追求,愿意有更多的表面的快乐。这些,在我的心中依然是无可厚非的,只是,我感受到的高兴心理,或说就是我的平实心理,远不是这些,远不如我能找到一个让我感觉是向上走的朋友快乐。这就是梁漱溟老先生所说的一个人调理自己的处世环境。当你在自然交往中,真的遇到了这样的朋友,心中自然是快乐的,也是极为珍惜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说声对不起!
后一篇:说话和写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