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刨根寻底和大智若愚

(2008-10-13 08:25:37)
标签:

杂谈

分类: 心底话语

有意无意地,凡进入心灵的东西,总有个刨根寻底的习惯,说不上这个思维习惯好与不好,却是一个自然存在。细想起来,这样的思维对于学习知识是有好处的,对于处理事物也是有好处的,可对于处世呢?就不完全是了。

 

掌握知识不是水过地皮湿,要能够灵活地应用和驾驭知识,能够解决实际的问题,这才真的是对知识有了掌握。知识不完全是书本上的,要从书本到实际的工作生活中。每做一件事,标准要求都是不同的。知道的多了,自然处理问题的经验就多,要求的标准就高,做起来也就不同,甚至连同完成的程序都不同。

 

记得我在做新闻节目的时候,要求的标准很高,现场采访非采的现场就直接播放,一定要有主题在其中。有人省事,沾边的事就采,采了还特长,不做深入的编辑。记得当时我负责此项工作,体会是很深的。即便是新闻,要求的画面语言也应该是精致的。这一点有点与众不同。当今人们做什么都是走捷径,图省事,而要把事情做好,这其中就有好多方面的问题,首先人的认识水平就是要过硬的才行。这就要求懂得比较多而细……要善于钻研。

 

可对于处世呢,也就是说处人,我感觉就另当别论了。非知道的越多越清楚越好。对于一些学问家,我们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十分有必要知道他的背景,包括他的家族背景,生活背景,学习工作背景,甚至是他的更为深层的经历背景,比如:王国维、陈步雷等,他们的死,不知道一系列的背景,也许就不能正确地知道他的自杀是多么悲壮。对于这些,应该是放在一个做学问的角度上来看,这样呢,也就是越清楚越好,越真实越好,哪怕是很细很细的细节。

 

对于有一些人的关系,也就不是这样了。有些,是不能刨根寻底的。有这样的感觉,当人把根刨出来的时候,新的感觉就会产生了。这新的感觉,有时对人来说,就是一种伤痛也是美好的,因为是在深层的真实。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大智若愚。这我才感觉到对于很多处人的地方,能够做到知道底但不去触动底,这就是人的底气了。我常用境界来说,也就是人的境界。的确,做人处世的学问很多很多,能够把美好留住,坚持是一个硬道理,没有了坚持,一切都无从谈起,而坚持当中,又有着人生很多很多的东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