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裳的《少作五种》
(2008-10-09 11:41:35)
标签:
杂谈 |
分类: 心底话语 |
真巧,昨天在读博,偶然间看到一位报人在过节后第一天上班,收到了黄裳给他的复信,并把信整个放在了博上,连同信封和信。这位年轻的报人很感动……
也许,今天我说黄裳,知道的人不一定多,但大凡知道的,都会心服于黄裳的。是博友的这信让我想着近期再读一下黄裳,也是由于手头想做的事太多,终于把这个灵光的闪念自然做了搁置。刚刚,我订阅的《读书》送来,吃饭翻阅,没等翻,在封面上的导读,就有黄裳的《不悔少作》,我直接翻到细读,这种文笔裹着思想,就让我读着真好。这就让我想说一二句黄裳。
他的《少作五种》,收的1943年至1947年的少作,在说明这少作时,他援引鲁迅先生的话说:我惭愧我的少年之作,却并不后悔,甚而至于还有更多的爱。至于爱的理由,与生命却少有了不同,除了“这真好像是乳牛不怕虎”,乱攻一通,虽然无谋,但自有天真存在之处,也还别有自己的因由。这主要是说黄裳习作时,正是以“五四”新文学前辈们为典范的,受其影响很深,痕迹明显。他说:他的不悔少作,不是为了文字,实在是怀念那种放言无忌的写作快感。
在说到写作文体时,他说,有读者说他的文字都有着杂文的因素在。他又说,这是追寻变法的因由。从鲁迅先生的散文名篇可以悟出,散文还是杂文,真的是不容易区分的,也没有明显的鸿沟,这正是碰壁之余自己摸索而出的。
是的,黄裳这代文人,也不是太多了,能够一直坚持与文字相伴的,且有着自己灵魂的,实属不多,故让人钦佩。他的书话作品对中国藏书文化贡献颇大。黄裳是作家,却以藏书家名世。他的书话独有的端雅整饬和收放有致,活脱脱地衬出一个自由洒脱,却又不肯敷衍苟且的读书人形象。这也是读书人爱他的缘故,据说,前朝旧籍一经他的题跋,即便寥寥几行,也是身价大增,几倍几倍往上翻。凡有“黄跋”的古籍,都在二十万开外了。也算书界一段佳话了吧。
看到谢其章也这样写着黄裳:“十来年前,一本一本地搜求黄裳作品的单行本,颇费周折与辛劳。某次,入旧书市场迟了一步,《榆下说书》被他人捷足,致使我懊恼了好几日。现在,不光是单行本基本齐备,六大卷的《黄裳文集》也不惜“重叠”地搬回家。黄裳说过:“我一向主张买书不必有过分严格的‘洁癖’。”他说的“洁癖”是指不收反面人物的书籍。唐弢也说过:‘过去洁癖不太好,没有搜集这些材料。’”
今天让我感到,要读的东西真的很多,不过,黄裳还是值得一读的……
他给我的感觉,有些张中行相近,总喜欢这类文化人。张中行的书,我买过不少,他对爱情的观点,我专门找过一些,很欣赏。他们这样的文化人,才是我欣赏的平实的文化人。在他们身上学吧,不仅仅是情感的陶冶,同时,对于历史能够真知……这就是我读书的目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