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死之谜
(2008-07-04 09:33:11)
标签:
杂谈 |
《我的前半生》,家中早就有,读的时候很小,好像是文革之前吧,其中的内容还读不懂吧,好多细节淡忘了,但知道框架,是最后一个皇帝所写的自己的半生。一直记得书中他的照片,给人很重的文人感,对他却有着相当的好感,从没有痛恶感。家中的这些书多在地下室,难得去取。近来妈妈有病,有心想再去地下室找些以前的书来读,爸爸说去年7.18进了大水,好多的书被淹了,最后让收废纸的拿走了。我听了一直可惜得不得了……
前几天,在家中又找到了《我的前半生》,顺便带来再读。今天再读和小时候完全不同了,每读一点,都有心中刻印的感觉。我想,这应该算是史料吧……
喜欢溥仪这样写书的感觉,当然,他的显要位置给了他这个特定的写作形式,一般人也用这样的方法写,也许是无效的,因为,你的记载少了显要的感觉。
读到王国维和罗振玉一章,看到溥仪对罗振玉的评价并不高,对他的才学也不是太钦佩,直接说他的才学究竟是多少值得怀疑。因为有很多的东西不是他的,署的他的名,却是王国维的,是王国维报答他的情份。书中所说,当罗振玉对王国维指挥如意,当他感觉不顺意时,当逼得王国维死要面子、走投无路的时候,1927年6月2日,他跳进了昆明湖自尽了。这好像不是一个谜,事出其因。可后人一直说是谜,至今,我也不解……
溥仪说:关于罗振玉向王国维逼债却是一个传说:说绍英曾托王国维替溥仪卖一点字画,罗振玉知道了,从王手中要了去,说是他办。罗振玉卖完字画,把所得款项(1000多元)作为王国归还他的债款,全部扣下。王国维向他索要,他反而算起旧帐,还要王国维补齐不足之数。王国维气愤不已,对绍英的催促无法作答,跳水自尽。据说,遗书上写着“义无再辱”四个字,即是指此。
今天再读此,依然给我一个感觉,人的骨气都在一个社会氛围中裹挟,人到了最后,死就是逃脱了,我们没人认为这样的死是懦弱。可我不知道的是,王国维这样的大师,为什么也要与罗振玉走得这样近,他又这样有手腕,还是嫡亲,不得不受到他的制约。可什么也不要呢,要真正的骨气呢?后果又将是怎样的呢?这是不能假设的,可真正的事实,有人能说得真切吗?
王国维,在我的心目中一直是一个刚正不阿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