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傅雷的“自存”书流徙说起

标签:
杂谈 |
分类: 心底话语 |
看到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是说一位曾在内蒙古乌兰察布盟文化局工作的李荛,因在76年国家文物局从上海调拨到这儿的一批抄家图书中,在整理图书时发现了傅雷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自己用工整的毛笔写着“译者自存,一九五二年”的字样。这是傅雷自己的藏书。
他对傅雷是很崇拜的,就把此书偷着带回了家,并如饥似渴地读着他的这本书。这本书中有很多作者自己修改的地方,那种对文字精益求精的精神震撼了他。是这本书,让他要做一位兢兢业业的把外国文学介绍给中国的文学翻译工作者。且要下决心把此书还给本人。他还不知道,其实,那个时候傅雷已经自尽身亡了。
在寻找傅雷的家归还书的过程中,费尽了很多周折,最后是通过柯灵先生提供的帮助,他写了信,然后根据地址找到了傅雷的二儿子傅敏,把书归还了他。这件事过去之后,他们也再也没有谋面,这位还书者在此书的激励下,在以后的三十多年中,真的做了一位翻译工作者,已经出版了译作四十多部,每出一本书,他也都工整地写下“译者自存”,以示对傅雷的怀念和对自己的激励。
在阔别了三十多年后,国家图书馆在今年四月举办了“洁白的丰碑----傅雷百年诞辰展览”时,傅敏特邀了这位保存书的同志出席了开幕式。他和这本有傅雷亲笔签字的书,又有了重逢。
看到这个故事,我很感动。人与人的影响,更多的是学习人的一些内在的极好的品质,用好的思想灵魂来激励和影响自己,鞭策自己,这样的灵魂深处的激励,是终身受用的。
故事是历史,是不能重复的,也是不能模仿的,但是,其中的思想是可以让我们真心地来接受的。我们应该学会在日常随机的事务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来丰富自己的灵魂,这样的教益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