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心底话语 |
浅说南门平蹚博(十二)透
读南门的博,透的感觉越来越明显,透,是说通透。
一个人在灵魂中,文化的滋养和奠基到达了相当的程度,通透也就达成了。我想,通透有两种人,一种是读书多,走路多,思考多,到了特别明白的心地; 另一种是不读书,不明霭很多的世理,什么也不知道,这样的人自然也敢说通透。但是,南门,是我说的第一种人。
读南门的博,可以看出,他的很多是旧文,读多了,能够有时间的印痕,也就是说,南门的透,不是在今天,是在以前,所以,才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不是旧文的南门。今天,可以是已经通透了的南门的又般的表现吧。起码,这是我读南门的感言。
一个时期以来,南门的博上放着连续的旧文,连续多遍读这些旧文,会发现,这些旧文中记录着南门的通透,我是说是文化的通透,地理位移的通透,思想的通透。还会发现,一个博学和超强的思辨是南门通透的集中的特点。
南门做事是极认真的,认真到无论说哪一件事,不论是大事还是小事,都没有飘浮的感觉,是事事到位到根的。好像南门对任何都有这样两个方法来求证,一是关于读书,南门所读的每一个类别的书,是要读权威性的,且在这个领域中能够分清和辨别出权威的版本,其他的就是略读一些了,这给人一种驾驭的能力。在某一方面说话就有底气。二是凡涉及历史人物事件或人类的文化的内容,南门都是举足深入,在他的文字中都有记载。他一丝不苛地做着学问,是一点一点来求证的。就如昨天刚发的《为什么说虞姬不叫虞姬》一文,让我们所看到的是不是这两方面通透的深入概括呢!
南门在文化上是通透的,通透到了当今没有人能够比拟的地位。我说是大师级的人物,是我的评价标准。一个时代中能够在一个领域称得大师,最为根本的,是要有自己的东西,这个自己的不是一般的,而是能够领军式的。南门所做的,是中国文化的继往开来,他的通透已经达到了这一点。记得我在读《胡适文集(雾中落日、一念一笑、读书与胡说)》时,就有这样的感觉,尤其是他提出的做学问的观点,是要提足到根的考究,才会有自己的发现与观点。南门,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样的。且他很有开创性,说的都是自己到位的真诚的话。这正是通透的根源和表征体现。
南门的幽默是世人皆知的,有人只感觉他的幽默单纯以为是在开玩笑,其实,有些话语,看似玩笑,实则通透。就如昨天他的《虞姬》一文中,我摘录几小段来说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