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心底话语 |
人的思维方式,包括人对情感的追求与表达方式,不论是怎样的方式存在,都是存在着的,这就形成了今天的“偶在论”一说。这个学说不论如何解释,都客观地存在着“偶在”的现实。
人生在世,无论是哪种方式,都会与人交往,交往中,人是很难完全战胜自我的。当然,我一直认为,人是没有必要战胜自我的,需要战胜的只能是自己明晰出来的必须修正的缺点,甚至是弱点都不一定要修正,因 为,人的绝对存在说明此。也就是说,人只有存在着这些才是自我生命的存在。我们的生存,让自身处在一个没有功利,和谐的氛围中,有着激励,心情轻松而快乐,这是一个境界。在我的理念中,永远是人生存着的追求目标。
人生的绝对性说明着人与人的差异,人生的可沟通必说明着人可以在沟通中获得新的生命。能够清楚地感觉到,人自身的知识增长和存在,多是这样的过程,在与人的灵魂交互中做着最最真诚的交流,当你的心灵与他人的心灵有着触动和触摸的时候,一定是有了新的生命,包括知识和情感的增加。最最美好的感觉是,没有功利的同路人的碰撞。很自然,也很灵光,没有苛求,没有忍让,人的思想情感都在一个宣泄当中,这种心灵涌出的潮流,能不让我们的心为之所动……
人如果说要在心灵张扬,就张扬这一点吧,若是人连此都不珍视,还有什么是生命呢!我常常认为,这是珍视和关爱生命。谁都知道,生命中的衣食住行是人生最最基本的生存条件,而人生的满足不是来自于此,更多的是来自于心灵沟通的感受。
人生,既保持着自己的良好品格,又能与人做着很好的沟通与交互,这就成为偶在论的悖论。赞成偶在论的人总是用一种观点来驳斥着这种可能,更多的强调个人的重要性。其实,要知道,个人永远是在一个动态的环境中,是在一个变化的联系的条件下存在的我,有谁敢说,自己永远不变呢!
变,又是一个绝对的概念。我们认可变,给变以充分的条件和默许,包括我们自身,这本身又是偶在论。我是这样理解的,人生的我永远是一个大我,当一些矛盾发生和发展的时候,学会更多的超脱,学会更多的升华,学会更多的珍视,当然,在表面,或在心灵的一定位置,更多地表现为忽略……
学会珍视和忽略,是很不容易的。不过,并不是说难于上青天。路都是人走出来的,追求灵魂的洁净和生命的美好就会成为长久的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