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兴趣使然的阅读

(2008-05-26 11:30:30)
标签:

杂谈

分类: 心底话语

一直想让自己静下心来,读一点象样的书,也在中国的国学方面有一点相对系统和完整的概念,且说话能够硬气一点。至今,我还在有着这个计划,可怪了,信息的激励或干扰不得不让我有着这样的感觉,把眼前的事做完,闭门读一点书,索性就做自己喜欢的事,可眼前的事总是天天占据着大部分的时间。我的阅读计划还没真正启动呢。

 

说到阅读,多是心灵的兴致使然,回顾一下自己多少读的这一点书,多是自己在读着别人的书,又从别人的书感知了一些,再去找被感知的人的书来读,这样读,是很有兴趣的,且所读的书都能知道是受到哪个作品中的启发,当时是怎样的心理和心境,读此书又给我感受了些什么。

 

我说一个人的文章好,多是指这个人的文字中有城府,城府之深,而不是仅仅飘浮在表面的文字。很佩服那些读书特多,而读进骨子里的人,一种文人的精神和气质在其中。能够读到这种感觉,会如饥似渴,真的有不睡觉在读的时候,就是阅读的激情。记得在李学勤的小册子《风声·雨声·读书声》中,写到了顾准,这是这书中的最后一篇文章。读罢,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至今我能记得读此的感觉。一个相对立体的顾准就这样在我的心中挥之不去了。偶然,在书店看到了《顾准文集》,虽然印刷装订都很差,但我急于看书中的内容,买来就读,那时很忙,多是上下班坐在车上来读。梁漱溟的书我买卖了好多套(本),也是特喜欢读的书。周国平、李学勤、刘晓枫,他们的书都给过我很多的启示。那个时期一直感觉着精神上是丰富的,因为总有一些书读。

 

近些年来,至少有8、9年了吧,网上得多了,一些阅读转到了网上,但是,那种特别好的阅读的兴趣和感觉弱了。03年写博,但没有真正写下去,04年,新浪推出了知识人,当时叫《爱问》,在那儿与人沟通了很多,凡事感觉能说一、二,看到问题就帮人回答,还真的给人解决了一些心头的痛痒。当时,也快乐一阵。那时,同样钦佩着新浪的远见,能够把门户网站如此定位。可时间稍微一久,就感觉有些时候也是时间的荒废。当我感觉心灵又有饥渴的时候,来到了新浪博上。在新浪,一直给我探究式的感觉。

 

博是现代人最好的交流平台,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有哪一个人愿意远离博客,这只能说远离人的交流。当我深入于博之后,深深感觉,博也是一个大学校,是一个国学的大课堂。当这个感觉明显之后,我才又有了兴趣让自己再来深入读一点书,就读一点国学的书吧。当然,早在胡适年代对于国学就有着学术上的意见不同,好像与顾颉刚有着不同吧。但是,他们都是国学大师,都有着自己的见树,我们只能是敬仰和学习之。

中国,的确历史很悠久,中国有很多灿烂的文化精华,能对此有着一些深入的学习,真的是很有意思的事。能有这样的构想,对我来说,是一个自然的兴趣,但是,在专业权威人士来看,也许有点蚍蜉撼树的感觉。其实,我只是我自己的兴趣使然。兴趣到了,我就总想竭尽全力了。当然,这个兴趣一直在激励着我,当你真的起步的时候,也就步入正轨了。万事开头难,此事也许还是应了这句话。但,兴趣毕竟是激励我读书的根本。

 

朋友有很好的条件,潜心读书30年,可以有着专业领域中很深的造诣。局外的人读,能读多少年?人是不能这样比的,因为,读书是一乐,读书还是生命的滋养,每个人的生命存在的条件不同,氛围不同,社会环境也不尽一样,但是,不管什么条件,人读书的心理兴趣却是必要的前提。对自身来说,读书与不读书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说到兴趣,我就再也说不出更深的道理了,好像对人而言,兴趣是最根源性的存在了,没有必要再说明什么了。是的,我愿意读一点书,愿意学一些知识,只有兴趣。在我的交流中,当我感受到他人的知识能够给我提供着启示的时候,真的是在心中由衷地感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