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学与人思

(2008-05-08 07:37:05)
标签:

杂谈

分类: 心底话语

时常在思考着一个问题,不得其解,可日日在思,即:古学与人思的问题。

 

在这儿,也许我的用语不甚准确,我所说的古学,是指中国古代的学问,而人思,是想说后来人的所思,包括我现在的所思。我所说的问题的核心是:古代的这些学问,与今天我们的所学所思,以致于成为思想的根本性指导,二者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这个问题我没想明白……

 

原来,一直认为学习自然是从根本上学习知识。对于中国的古老的知识,今天好像已经定位叫国学。是的,我所说的古学就是这个意思。当中国进入到经济社会的今天,经历着近代知识分子苦苦探求中国思想领域前进道路的今天,中国又很浓重地给了国学定位,要求所有的大学生要增加一些这样的课程。这种学习方式我很困惑……

 

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作为不敢明确称为知识分子的我,可一直在做着知识分子的思考。80年代后成长起来的一批哲学学者,在当今的中国成为引领中国思考的精英。记得,周国平,刘小枫,李学勤等人,都是七七年恢复高考后成长起来的思想学者,在他们编著的书中,那个年代,我吸收了一些。我赞成周国平对于尼采引入中国所做的努力,也赞成刘小枫在多个文化领域中所做的探求,译介了西方、俄罗斯等一些国家和民族的先进的文化思想,同时,也喜欢李学勤对于中国的现状及中国的以往所做的定性的分析和对中国知识分子两种类型的定义。

 

的确,我受他们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在我没有条件直接寻求知识的前提下,是他们编著的书籍开阔了我的视野,提升了一些认识,引导了一些书籍的入读。在心底,是感谢他们的。但是,随着我对问题的认识,也有了我的一些变化或说深入的思想。

 

我一直认为,思想性的文化,是一个带有专门性和普遍性的知识。记得我一直喜欢的山东籍作家张炜说过,在今天,人人都会接触到文学,没有一个人与文学无缘。我是认可这个观点的。今天的人,不是旧中国,识文懈字算是有文化,今天的人都没有了文盲。加上思想的进化,人们对于思想知识的寻求在提升着,自然进入到文学或说人学的领域之中,只是介入的程度深浅不同和体现的方式不同罢了。

 

再说,中国古老的学问,概括起来不多,四书五经当是吧。其实就是那几部不是太长的书,这几部书要从知识的年代划分,都是古典时期的,学习文学的叫古典文学,且是早期的,学习历史的呢,就成为中国古代史中的。后来的人无论怎样对这些学问做着后人的解读或注释,其思想都没有超越。说到这儿,这就是我想表明的问题了,经过了这样长的时间,2000多年了,没有超越,这些人在忙什么呢,而我们今天又在倡导的思想与此又是怎样的关联呢?

 

若是没有突破,就不如老老实实地学习,接受其中的核心的东西。可看看中国的现状,把这些学问纯粹当成了文字的符号,这本身就不是尊重知识,学习知识的态度……

 

所以,中国这样定义国学的学习,是徒劳的,没有意义的,况且,这些学问,绝对是学而实习之的,非是口头上、笔头上所作为符号之说,而是要把这些东西融汇到骨子中。中国的古老学问搞懂,快餐是不可以的,细嚼慢咽,还是专门的功夫。有朋友专门在此道上,说要想搞懂一点基本的,没有二、三十年的功夫是不行的,这话我信,但这是学者,权威人士,属于传道士的那种。可普通人呢,自然不会这样,也做不到这样,社会的存在也不允许这样。所以,普遍的国人,究竟应该怎样定位所学的国学呢?应该用哪种思想来作为自己的灵魂指导呢,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知识分子的责任,就在于把国学中的观点,结合现实能够给人们更易于接受的思想。这是我认为的知识分子的职责之一,还有,思想灵魂的突破,有新观点树立,这也应该是知识分子的职责吧。

 

说到这儿,就有了问题,是我所想的问题。既然古老的学问是根本,是那些实质性的思想,可和现实中的状态有着很大的不融,这是现实中人们时时会感受到的。还有,若是坚持一些这样的思想,人自身的思想是不是被奴役了呢,若是思想被奴役,这是人类的进步还是退步呢?

 

说到这儿,就如说宗教知识一样,总有着奴役人的感觉。作为社会普遍的人,思想的畅通与轻松,是一个知识人所致力于的,而今天的这些现状是社会的进步还是退步呢?

 

我一直想搞通的,就是这个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角度的选择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