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温和心情与笔触

(2008-04-25 13:01:22)
标签:

杂谈

分类: 心底话语

 温和心情与笔触

温和心情与笔触

 

 

人类终也是不敌对才好,但矛盾的普遍性,又会让人时时感觉到有些冲突,就是没有暴发,也在细微处积攒。

 

原来,以为鲁迅的思想是对的,一切要有严明的立场与观点,但时光转至今日,再来看看,很多东西还是温和为好。

 

温和的前提又是什么呢?读过一点梁实秋的文字的人,自然会感受到他的文笔有着一些渗透的温和,那种到位的真切特感人的。对事,总是一种诚挚地分析,没有一些过激的心理。文学表达到这样的时候,真的是韵味从生。

 

他的《雅舍小品》中可以见得,所说的事,很多是人生日常的,但能够不温不火地说到点子上。关于沉默他说:“有道之士,对于尘劳烦恼早已不放在心上,自然更能欣赏沉默的境界。这种沉默,不是话到嘴边再咽下去,是根本没话可说,所谓“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世尊在灵山会上,拈华示众,众皆寂然,惟迦叶破颜微笑,这会心向笑胜似千言万语。”是的,一个人若是对于世事能够有着更多的沉默,自然微笑会更多。

 

对于鲁迅,读一点他的文字,自然能够领会他的用心。在我们所学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中,自然是肯定鲁迅,否定鲁迅的这些所谓的敌人。其实,中国的各个方面,都有这样一个问题,即是不能客观地说明事物。是的,我这样说也是通过一些我能够看到的文字后,有着自我的分析后的判断,最终有一点结论。应该说,我并没有发言权。但是,人们不可能都对于要进行认知的事去做根源性的调查,很多事物,能够在众多的信息中,有着自己的分析与判断,也应该说是一个方法。

 

在读梁实秋的《关于鲁迅》一文时,会有着强烈的感觉,感觉梁实秋的语言是那样地准确和温和,不带有一丝对人的鄙视和报复,且从中感受到人的性灵的温和,从而吸收到做人的一些启发。他客观地评价鲁迅,并明确说,“他有文学家应有的一支笔,但他没有文学家所应有的胸襟与心理准备。他写了不少的东西,态度只是一个偏激。”的确,鲁迅的杂文是很棒的,语言的犀利,这也许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但是,再来看一些文学大作,鲁迅并不多,而梁实秋、林语堂等大家却很多。文学创作,需要一个温和的心境,没有这样的心境,是不能出好的作品的。

 

“沉静的观察人生,并观察人生的整体”,这是我们要落笔时很重要的一点。今天再来体会我们所写的东西,自然也要基于这一点。没有冷静的心情,对事物及整体做细致的观察与体会,文字就不会实在。每当想到这些,对于写,我感觉是人生一生一世要修炼的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喜传圣火
后一篇:奇特与兴趣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