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心底话语 |
不知为何,感觉好多的东西都是皮毛,当今社会,要想知道事很容易,也很快捷,但是,要想满足心灵,有点深刻于灵魂的东西,就不是这样容易的事了。
培根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个致理名言,激励了我前半生。也许是这个至理,我一直对书有着推崇。以前,在内心中蒙动着这样的概念,认为,只要想做的,就能做到。对书,至少是一些我认为有价值的书,我真的给自己一个不言自明的心理,这些书要买,要读。当时是这样地牢不可破,却不知从哪天起,对好多好多的书,早就有了质疑。很多书,给了我皮毛感,就是原来给过我一些认识的书,今天看来也是皮毛的说教。
十三年前,购得一套由花城出版社出版,台湾慧广法师等著的《佛教与人生丛书》,当时购此套书,也非完全是学习,而是感觉其通俗的语言,想从中探讨一下当代法师的灵魂。一直感觉花城是一个不错的出版社,能够开创一些新的可吸收的东西。可今天再翻,很是皮毛之感了。此套书中之一,《生命的真相》,真的感觉就没有着边,此书的写作结构上,一是极为简单地讲述着佛学的一点基本的常识,二是用自己的感受和表面的经历在说。这样的文字,套用这样大的题目,真的也是唬人牌的。类似不是知识的书真的很多。
原来,我特喜欢读名从传记,感觉传记真实,有历史在其中,可以让人开阔视野。可今天的名人出书,却又另当别论了,自然更是啦大呱,聊大天。有时我想,这种污染可不能小看,经常会扰乱人的视听的。有时还想,你的那些东西为什么要让人知道啊,意义何在呢?如果说,有一种深刻的东西在其中,自然是对所有人有益的,可偏偏多数不是这样的。今天深沉深刻的东西越来越少了,而轻而易举、一蹴而就的书却很多,经常在社会中对好多无辜者有了强加的感觉,这也是强奸人的大脑啊。
不能说没有好的东西,好的,还是有的。要说书,我感觉根源上的就是真学问了,中国的古老文化,真的去读,还真的有益。一部《道德经》,文字聊聊,却思想深刻。真正的好文字是给人思维想像的空间的。
今天,好书不多,可好文字不少,这是因为有了互联网,很多的“文以载道”是通过网上的,而网上的文字既没有形成书,也没有原来的文体,很自然,这是一个新兴的文化平台,比如博客。博客,是一个很大的文化资源宝库,且在不断地充实,利用此进行挖掘总结归纳,是很有意义和价值的。我在博上,是有这个用意的。
博的公开公平性,为世上所有的人提供了一个可以展示自己的可能,当然,现实中隐含的东西还是让博客们有了不同的起跑线,这种客观是无法更改的,但是,毕竟每个人只要想,就有了可以向世人说明,公布,展示的可能,这本身的确是人类的一大进步。我们每一个人不必苛求什么,只要自己抓住这样的机遇,努力地来实践着,这就是人自身的充实和进步。
一直感觉,博上有好多的东西需要总结,这也是一种学习和吸收的方式。人要学会不断地学习吸收,汲取精神方面的营养,让自己的心灵一直有着旺盛的斗志,不枯萎,不拘泥,不放荡,不自卑,不盲崇,不荒废,不放弃,珍惜和感受生命中的一点美好,提升人的生命质量。这确实是我对博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