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心底话语 |
记不清是谁说的了,但这话的意思我是一直记得,应该是一位当代的作家,是这样说的:大学教授是要会说故事的,在传授中好多是用故事给人明理的。这话我一直记得,我在读书阅文,以致与人的交往中,一直能给我感觉到有意思的,就是一些深含世理,甚至磨难的故事……
对于好多人的记在心中,都有这样的成分。在中国现代史上和当代史上,这样的故事很多很多…… 比如,我倾心的一些名人,胡适、梁潄溟、老舍、傅雷、邓拓、吴含、廖末沙……当然还有很多很多。
我所感受的读文字的意义,就在于文字背后的故事,有着很深很深的社会背景,且在社会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特定的位置。这个位置应该是自己选取的,这就是我常常说的做人。
所谓做人,古人就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骨气,隐居的陶渊明是,骨气硬着的嵇康也是,后来的人也有,现代的人依然还有。就是这骨气,就有了我们记载的思想、灵魂、人生,有了我们文字中的故事……
记得当时是在一本小书中,李学勤著的《风声雨声读书声》中知道的顾准,一篇小文中,就感受到其中很有故事了,当看到书店中有《顾准文集》,就迫不急待地买来,读着,这些人的思想会与你的思想融合起来。读这样的书,我真的是很入心的。很多的书就是此类的……
文字的背后,是应该给人故事的,这故事就是传授的一种思想,在情感中有着更为深厚的骨子的东西。自然,在我们的文字中,也应该力争学会有故事,这才是文字的有血有肉,有灵魂。但这儿所说的学,也许不甚准确,应该是在文字中自然地表现这样的生命,若说学,是在落笔之前,就已经在心中铸就了的,提笔,就是心灵的流淌……
我从不喜欢文字中有着做作的痕迹,也不喜欢“秀”出的东西,因为,我对文字的感觉,太有生命的感觉……当然,这种感觉在外在不仅仅是文字,或许是瞬间的定格,或许是美好的图片,或许是动心的乐曲,还或许是各种各样进入心灵的信息,但是,最终都是心灵的语言。即便不说出,心灵同样会交互触摸的……
虽然,我们不是专门的文人,但是,文字更多地给人赋予了这样的价值和专门的属性,让文字有故事,才会有生命,才会流传,才会有深入的交流。我一直喜欢的就是这类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