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心底话语 |
文字是由心灵来的,真实写字的人都会有这个感觉,把写看得真实见底而高贵崇高,其实,依然是生命载体的感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有意无意之中,在追求着自己想要追求的东西,这就成了人的精神世界最为集中的领域。在真实的生命中,精神,实际上是一个很难说清的概念,因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灵魂,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背景和经历,很多的东西,在人生最为关键的时候,不是突如其来的,而是由来已久的,只是在此时的达成。因而,人生不是孤立的自己,是受着好多方面的影响和作用,才表现为你。看透了这一点,对人生的高贵也许会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人们认识的深刻与肤浅,在自然的生命中会有着着然的表征。人们的很多是自然的,包括人们为了达到某种预期的目的,在表现中所选取的行为,无论多么真实与虚假,我们都可以忽略外表,用自然和真实来看待。说到这儿,就是海德格尔、萨特的存在的概念。对于社会的所有存在,在我们所接受的视野中,能够最根本地学会,就是接受。接受本身需要很厚实的心灵做基础,能够学会接受很多的东西,也许生命的清雅和高贵又是另一番景色了。
今天书出此言,缘于朋友推荐的一套不错的丛书,上海文汇出版社出版的一套丛书《良友》中的三册,即《记忆首日封》、《渡到对岸》和《以生命的意义》。好久以来,对于网络的依赖性大了,在网络的依赖中,自己思考与写作的比重占得更大些,无形中对有些信息有了一定的滞后。其中的零星是知道的,但是作为一套书有编辑初衷我是不知道的。朋友告诉我以后,一直当作很好的信息留存在记忆中,也是会在合适的时间去来看一下。我的习惯是网络,今天在网络上查了一下,大致有了了解,感觉这是一套不错的丛书。是的,其中开篇就是奥基弗的遗书《一个抑郁症患者的遗书》,文字表现的灵魂对人是极有冲击力的……这套书是近年来中国少有的编辑思想,不去炒作,不示张扬,而是在安静中思考着人们的灵魂。
文字最终应该是以关怀心灵为宗旨的,自然是人文的内核。我们的文字无论怎样地声色迷离,但还是要有一种情怀若谷的秋霜绝俗,要有自得其乐的清贵高雅。文字的记载和书写,仅仅是对心灵的一个忠诚记载,当我们有可能变化一种形式存在的时候,心灵是一样的。我想,人生应该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当我们遇到困苦的时候,能够通过自己的文字和他人的文字让自己轻松快乐起来,这就是我们清雅的文字所需要的清雅的心灵。同时,这也是我们文字存在的最最基本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