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底话语:追寻自然

(2008-02-29 05:56:22)
标签:

杂谈

分类: 心底话语
    心底话语:追寻自然 
       《十五朵向日葵》,简称“向日葵”,梵高作于1889年
 
梵高关于绘画与生命的本质关系的说法:我当画太阳时,我要让人们感觉到它是在以一种惊人的速度旋转着,正发出威力巨大的光和热的浪;当我画一块麦田时,我希望人们能够感觉到麦粒内部的原子正朝着它们的最后的成熟和绽开而努力;当我画一棵苹果树时,我希望人们能感觉到苹果里面的果汁正把苹果皮撑开,果核中的种子正在为结出自己的果实而努力。
 
一、关于自然的断想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平淡即为自然。
 
平淡是在人的生命中没有丝毫的利益追求所呈现的状态,包括心理上的寻求。这是我对平淡感的体会和感受。
 
对于具体的事物,人生不要有更多的伤痛感,也不要有更多的追寻感,一切皆如轻盈的风在刮,一切又如潺潺的水在流……心灵的提升,在于对世上的看法和选择的视角。
 
我知道人的鲜活的生命是由灵魂组成的,忠实于自我的灵魂,依然有着悲悯之心,也许是在他人的鄙视中,依然用厚重的心灵去涂抹着生命的色彩,坚守着自己的灵魂,看得那样高贵。
 
依然是在平淡自然中走着……
 
二、关于幸福感
 
有专家说,幸福感在人生中是呈"U"字型的,也有专家说不是,是呈“V”字型的,不论哪种说法,大致相同的是,都认可在人生中对于幸福感的变化和大致的趋势。且专家们在研究中得出相同的结论是,人在中年的幸福感最差,准确说年龄是在40左右,再准确说是44岁时,幸福感到了谷底。有了底的触摸,也就有了上升的可能。
 
专家们研究的,一般是对于整体的人来说,其实,人永远是个体,经历的不同,背景的不同,接受教育的不同,所形成的人生观的不同,一切的根本性不同,对于幸福感的感觉和认识自然不同。对于这样的结论性的研究,我不是太重视,重视的依然是作为一个人生个体,你如何在你的生命中追求着一种自己认为有价值的生存和生存的快乐幸福。
 
我的年龄对于幸福指数的谷底已经超越了专家们所研究的范围,但,一直对于幸福感在做着自己的体验和追求,至今没有感觉到有过谷底之感,我的幸福感是自然产生的,且是比较平淡的。心灵一直是比较宁静的,有时的波动,也是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即便是波动,也未必不是幸福感的存在。我感觉,有时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回首不快乐的时候,应该说也是幸福的存在吧。我经常把泪水说成是甜蜜,就是这样的感觉。
 
是的,人生都在向老的方向走着,不论哪个年龄阶段,即使是刚刚出生。仔细想一下,是不是这样的情况啊,你的出生意味着你的死亡,有生就有死,不论你在现实中如何不愿意回避这个让人听到就难过的概念,但是永远是一个客观的存在。对于客观存在的东西,无论是什么,我们只能认可,在认可的平台上,再对于原来有着自己的感受,这本身也是生命的幸福感。
 
人生的老不可怕,而人生老了以后要有自己的心灵的寄托,有寄托就有快乐,有快乐就有幸福感。我想,专家们所研究的结果说,幸福感强烈是在小和老的时候,也许是有这个道理吧。小的时候是不太知道一些人的生命的本质性的东西,老了是已经对于心灵没有了更多的所求,有的追求就是自然与平淡了。到了中年,为什么会出现最最难过的生命时光呢?这个时候有过体验,再想比原有的体验再强烈、再美好,也许难有超越。幸福感对于人来说也不是孤立的,应该是多方面社会、家庭、事业、爱情、亲情、友情等的总和。不会因为其一点而让自己快乐幸福,若是这样,说明人生的成熟度还不够。
 
很多时候,人的感觉并非用语言能够表达得真切,这一直是我对语言的感觉,既特喜欢语言,给人美感,可以说生命的存在就是与语言有着关联,可恰恰可悲的是,语言不能准确地表达内心的思想和情感,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你表达了反而是相反的,或者,你的表达对于自己也都有着距离与差距。经常,我说喜欢凝炼和抽象,就是这个意思。当然,我们心中的一切,也没有必要让所有的人、或者与你接触到的人来理解,更不苛求他人接受什么。我常说的自然就是这个意思。
 
一个人的表达尽可能的是自己,如果连自己所说的话都不是即刻的自己,肯定话是有他意的。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人是个体独立存在的,人追求着一生的自我,要那种纯美的灵魂,可人生又是社会的,人的一切都会有社会有关联的,不可能完全超出社会,人与他人的关联,这是人生中所要用其一生在思考和所为的问题。又是一个极为抽象的问题。这其中自然贯穿了哲学的内涵。在我的生命体验中,我总结出,一个人的存在要在生命中不断地修正自我,要有一个很牢固的人生价值观,这就是给自己的定位是自己,恰恰好多好多的具体都要放弃自己,一切的表象的东西的放弃,恰恰是对人的根本性的升华,应该说,这个思想我是在很小很小就建立了吧,孔融让梨好像是我形成这样思想的开端。人在放弃一些表面的细小的时候,不得到恰恰是得到了,只是形式的不同,得到的是灵魂的升华,这时,就会有快乐感,再升华为幸福感。
 
一个人能够不懈地坚持自己,这本身就有幸福感支撑,如若不是这样,自然会放弃了,自然不这样所为了。说到底,一个人的幸福感,不论在哪个年龄阶段,即使是到了暮年,人生依然会有快乐存在,会有幸福感产生,因为,这些是人的根源性的生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