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分类: 心底话语 |
今天,全国上下、社会家庭都在重视教育,可什么是教育呢?中国的教育现状又是怎样的呢?这是当前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大问题。
的确,教育与每一个人都相关,而在中国目前表现的就是对于家庭接受普通教育的孩子学业成绩的关注。现在的独生女子,不仅仅是小家的关注,就是在一个三代人的家庭中都会关注的。自然,今天的中国所谓的教育与人的择业有着密切的关系。上什么样的学校,学怎样的知识,一切都是从当前择业来设计的。所以,孩子从出生后不久,就开始接受着社会上名目繁多的各种各样的班。当这样的现状形成风气的时候,学习,这种教育的基本形式就开始变了根基,同样成为产业大军中的一员,成了好多人挣钱的手段。而真正的教育被搁置一边,或蒙上了阴影。
教育是什么呢?在有关辞典中我们可以查到:这个基本定义我认为还是对的,教育是一种人类道德、科学、技术、知识储备、精神境界的传承和提升行为,也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而具体的教育又分为广义的教育和狭义的教育。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对比我们当前所存在的,无论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在提高学生的智商、情商还是德商,当前的教育确实存在着根基性的问题。
按照教育学的理论,教育一般应该是以上三种形式,也就是说有这样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又是相互交融、重叠和互补的,这是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其实,我一直在深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即教育的主体是谁,施加教育的是谁,接受教育的受体又是谁?
记得我在1983年学习中文的时候,讲教育学这门课是华东师大研究生毕业的山东师范大学老师,在那个时候他还是比较年轻的,但思想是很先进的。讲到知识爆炸的时候,举例子比如一棵树,要不断地生长,长出枝杆,长出树叶,有很多的边沿知识,知识是在发展和进步的,知识不是一成不变的。当时对于这个观点我就体会特别深刻。人学习知识,要看成是在社会中存在的一个必然的行为,而不是你有了一定的知识,从事着一个还算满意的工作,把此当做人生的最终,这是极为狭隘的观念,且也是极为有害的。自从市场经济引入中国,中国就向着背离知识本源的方向发展。以致发展到对于今天的儿童教育出现了很多的扭曲,让幼小的心灵承受着一些不良的东西。我一直在想,这,是不是教育呢?而这种教育的方向和结果又是如何呢?
应该说,人生在世,应该学习一生,终生教育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存在的必然,人们的生存,更多的体现在精神上的追求。记得前些时候报道的,美国95岁的老人学完了本科的课程。她是在老公去世后,有了时间,才来学习,而且是这样有毅力。可是,用今天在中国所形成的教育理念来去看待她的行为,我们应该得出怎样对应的结论呢?很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她的学习再也没有了为换取物质利益的根本,而更多地是追求着人的性灵的享受。还有另一位,在我们山东落户的美国老太太,已经92了,独自一个人来到中国山东,她是学习生物的,一直在做着实事,把很多的知识带到了我们这里,种植着好多国家的花,还把钱捐给了我们,用于教育和贫困儿童的就学。
的确,人学习知识,真正搞懂知识是很快乐的感觉。记得上学的时候,就愿意在老师还没有讲的时候,自己先学,学会了,做完题,心情是特快乐的。当然,当我们进入社会以后,再来把知识用到社会上,同样是快乐的。但是,在今天的教育中,只知道让孩子学习是为了将来的出路,不管其自身的爱好、能力,不注重思想灵魂的深层教育。而老师、家长也停留在这样的教育水平上,显然是落后的,是不能支持社会更大发展的。且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中,儿童也会受到心灵的摧残。
教育首先是一个全社会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在不同层面接受教育,然后在教育的内容中和应用里,自然地发挥着每个人的作用,实现着价值。对学生的教育仅仅是教育的一个方面,或说一个部分。不认识到自己也应该接受教育,那么,整个社会的教育就不会是科学的,完善的。在这方面,中国当今存在的弊端很多,真的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也许,今天这个弊端的负作用还没有完全显露出来,但是,一旦显露,的确,又是中华民族的悲哀……
其实,说到底,一个社会的人文教育是很重要的。这儿所说的人文教育,不是简单地背诵一些文章,而是进入心灵的教育,包括成年人要接受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