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心底话语 |
风吹心灵,心灵如风,乘风归去,琼楼玉宇……
进入人的视觉,变化真的很大,不用多少时光,视觉的冲击就会向你袭来,在你的心中,也许形成风……
一切都有关约定俗成。要过节了,人们欢天喜地啊,商场就成了过节的前奏。我喜欢过节的一种韵味,给人的亲情,我不喜欢过节的喧闹,从小就怕大声响的我,至今不喜欢鞭炮,声响一大,简直就是要感觉一切随它去了。每每春节晚上,行在路上,不知哪儿就随时都会有的巨大的爆竹声,这时的大脑只有空白……人们在这样的气氛中欢呼着旧符换新符,我却一直少了这样的感觉……
我喜欢过节的家人团聚,喜欢过节可以有时间专门在家中做事,放下一些其他心灵的存储,要那种天然的安然。小的时候,过年,家人会给买新衣服,对衣饰的一种特殊的喜欢,自然也在那个时候就形成了,以致到今天,我喜欢春节有一种自我心灵满足的打扮。很多时候,自我的满足常常让我快乐在心。
我的服饰,从没有过过年专门去买,因为在那种场合少了那份恬淡的感觉,一切都被喧嚣所淹没,所以,我逛商店,就是逛,在逛中有着自己的欣赏,当一件物件进入眼帘有着心灵的触动的时候,我的购买也就成为现实了。这种逛中,有着信息在大脑中的无限延伸和加工,最终输出的是什么,我经常也不确定,但是,能够确定的是:要有心动,要有心灵的感觉。我常说:若没有这一点,我可以不再进商店了……不论做什么,感觉是第一位的。
面对如今名目繁多的节日,我想,也许这就是人们所谓的快乐吧。也许世人都有着枯燥乏味的心理感觉,找来这样多的理由,大家一起乐。慢慢地,时间久了,人们归纳一些所谓的理由和记录,就称之为文化。大家都有的心态,都需要的心态,一定是客观存在了,勿容置疑了。可我,真的对于这种粗糙的、牵强的文化离得比较远……
一到节日,电视新闻中没有了别的,中国的国土之大,行政区域划分之多,一个又一个重复不变的内容和画面的报道,可以说调出好多年前的也就是这样。记者们以完成任务为准则,一切少了灵魂的挖掘和创造,没有新意,表面热闹……就说春晚,当今又有几个人能够喜欢……这其中,又是渗透的什么呢?有没有根本性的大文化概念呢……
人们追求一种刺激,有时需要一种狂热,但这也要来得自然和真实。是啊,人的生存就是为了快乐,轻松中才会有快乐。可一个人的文化,一定是与社会相连的,当我们对于社会、人生有了一个相对透彻的见识的时候,还会用这种表面的狂热来慰籍自己的心灵吗?
自从中国把住房建设和轿车工业当做中国的支柱产业的时候,中国的经济才有了实质性的飞跃。仰望高楼,让我们感叹,夜晚,若是站在高楼之颠,会看到淡灯摇曳,可我想到的是,远离这高楼,中国还有多少百姓不在温饱线上呢……
思考,是在内心的,而让思考成为一点现实中的实际功用,这却是很大很大的功夫……文字、思考,深入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自然的奠基就是社会,再不是自我如何了。当着心灵、情感愿意有一个温暖的慰籍的时候,灵魂的碰撞是主要的。小桥流水自然很美,可是灵魂的飘浮没有了对支撑人生概念的支撑,有时就是一种大江东去的冲刷,小小溪水之美也许就会退去了。
依然,灵魂的可爱在于珍视着人生的真纯美好。高处不胜寒,我却少了毛骨悚然。细微的喜欢还是依然,生活的追求还是自然,我的心灵会是安然,生命的随机总有着默然……
其实,我对人生和人生所接触的一切都还是乐观的,无论怎样都会热爱生活,从不放弃,只是,让我的所思,再能有一点靠近社会的实。这一直是我的所想,乘风归去吧,在这样的努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