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女人生活辩证生活质量 |
分类: 心底话语 |
强弱,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是有比较才能鉴别的,无论什么,我们都要客观地,在一定认可的层面上去分析、判断和识别。
人们在正常的时候,对于自身总是要强的。而一对于事物真的做出判断的时候,不能不说,很多时候是同情弱者的。在我的心里,能够说清的是:做人的基本原则的东西永远是强的,无论在怎样的困境和快乐条件下,都要保持人的自身的原则,这是人对自身的美好和永远的认可。这种“强”,也许是一生一世的了。对于弱,我很清楚的意识是:对于任何不在做人的原则的问题上,都是可以谦让,退让和礼让的。一个人的真正自尊就在做人的原则上,其他的,别人感觉好就让别人争,哪怕就是你的,别人说好,也是可以让的。在任何时候的不争,是用一般意义来看,也是我从小受到的教育,我会一直这样做的。其实,我知道,我是在争的,争的是我自身做人的品格,是用行动,而不是对于眼前与人争得什么。当我的做人品格有着升华的时候,也许我会在内在感受到什么,这种得到又不是简单的用强弱能够说明的。
好多时候,养成了愿意同情人的心性。这还是在很小的时候,妈妈在教育我们的时候,都给我们的品格,这了人一生一世做人做事的基准。我们小的时候,妈妈经常带我们去文具店新华书店,在给我们买文具和书的时候,经常给邻居家的孩子们买,因为邻居因故生活条件不好,家人不管孩子的学习,这种同情心也在影响着我们。对弱者的同情也是点滴细微之处的。
当前,中国正在逐步完善法治,向法制社会迈进。可更为增多的一点是人们好多的争端愿意打官司,细看起来,实则是没有做人的水平,是在些利益。很多人在这方面表现得很强,千方百计争得在自己的手中。对于这种强,我是不习惯的,感觉不如表现得弱些。有些时候,人仔细体会一下,你的所为看似弱了,但在心情上是强了,这就看我们做人愿意在哪方面看重了。
一直知道中国有这样的俗话:得理且饶人。不要事事自己争理,这是没有意义和价值的。自己有理,也给人一种宽松的感觉,这种相处是多好啊。给别人更多的关心和体贴。喜欢事来得平实,而不是甲事成了乙事的替身。凡遇到这样的时候,我是很少说话的。在工作中和日常交往中,包括在家庭中,一直感觉自己能做很多事,在做事是强的,也应该强,自己多做一些。不喜欢冒似的问候。人都有山高水低时候,一般不去说,当真的问起的时候,告诉了,可对人少了诚心。这样的人做事,我是最不赞成的。起码是没有人的真诚。人在作美的时候,得到一句知情者的问候,也是温暖吧。在这个时候,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我多少有了让他人关心的感觉,是弱者是吧……
网上,现在越来越成了人们交流的方式。在这儿,我一直感觉在锻炼着人,同样,锻炼的核心还是在强弱上。若在一个相对较高的层面把握,就是表现得弱了,本身呢?所在的位置呢?也许,你还是强的……这是生活中的辩证法,不可过分执拗和狭隘。女人,尤其是女人,多保留一点天然的善良和美丽吧,保持一个高质量的生存,这是我们应该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