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底话语:康德美学

(2007-06-29 08:02:09)
分类: 心底话语
 说到哲学,就会想到美学,说到美学,定会想到康德……
 
我对于事物的认知,美学的建立,与西方哲学有很大的关联。康德的理论,给我奠基着美学的基础。虽然,至今,我承认在这方面我的功底没有真正建立,但是,对以此为基础的理论我是接受和喜欢的。一直记得我在81年读《德国古典美学》的快乐,是一种被新的知识裹挟着的兴奋……现在,这种兴奋少了许多。当然,不排除有主客观的各方面原因。但是,依然愿意让心灵在这方面有着真实的触动……
 
康德生于1724年,死于1804年,故乡是东普鲁士的哥尼斯堡,父亲是马鞍匠,父母都是虔敬派的教徒,家庭生活具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他在上学期间,十分重视自然科学和文化知识的学习,在大学中主要讲授逻辑学和形而上学,他一生中从不参加各种活动,人生活得很平静,也很有规律,什么时候写作,什么时候散步,他都有严格的规定。诗人海涅是这样描写他的:
 
   康德的生活史是难于叙述的。因为他既没有生活,又没有历史。他在德国东北边境一个古老的小巷子里,过着一种机械般的有秩序的生活,康德总是这样无动于衷地、按部就班地完成他每日的表面的工作。起床、喝咖啡、写作、讲学、吃饭、散步,一切都是规定的时间。邻居们都知道,康德穿的是灰色的大衣,拿着藤手杖,从家门口出来,漫步走向菩提树小林荫道的时候就是下午三点半钟。由于这层关系,人们把这条路叫做哲学家路。一年四季他每天总要在这条路上往返八次。当天气阴晦或乌云密布预示一场暴雨的时候,他的仆人,便挟着一把长柄雨伞作为天意的象征忧心忡忡地跟在后面……
 
海涅上述的描写,我甚是喜欢。喜欢康德外表的生活是这样的平静,看似这样的单调,其实,在他的内心却完全不是这样样子。我一直在想,一个人若是表面化的东西太多,内在的肯定会少,而表面少些,不是这个人傻,而是他的精力,都集中到了内在,表面已经完全忽略了。这本身是有着辩证关系的。康德,这位西方伟大的哲学家,自然是到达了人生灵魂的极致。
 
自然,在今天的定位中,我们所说的哲学一直是把他放在唯心主义的领域中。他认为人类的起源是不可知的,上帝虽然不是宇宙的建筑师,但却是宇宙存在的一个必要的前提。他的《纯粹理性批判》、《初中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是代表他的理论观点的三部卓越的代表著作,至今在哲学史和美学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