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心底话语 |
杜甫的《九日登高》经常会忆起,感喟着人生的悲悯、悲凉、悲秋之情,但又有着一种宽宏的豪迈之心,把人与大自然,人的复杂情感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地描写,这成了我们一直以来的精神满足和寄托。
九日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萧萧的木叶落下,我也时常有着感叹,能够抒发出内心的情感,这是我们美学中的最终表达。但是,时常为自己笔拙而流走了很多的诗绪、激情、和创作的欲望。每每此时,能给你心中的满足,却还是唐诗宋词,读一下,体味着,心就很满足了。我知道,这又是一个审美的心理过程……
一直在想,唐诗的宋词流传得这样久远,穿透了元、明、清,以致当代,我们依然对此推崇备至,是复古?还是宣今?对此的问题,专门研究的学者早有定论,而我只是在联系到自身情感时,时常有些问题在心中盘绕。学过一点文学史,读了一点文学作品,才有了今天总是不得让自己放手的问题。以前,对文字的推崇和重视,在下笔上我总是告诉自己,文字是生命,有思想,有灵魂,也有文字的秀美,就这些,足以让你在写上难上加难。所以,把心中的话语用文字表述出来,这仅仅是我的说话,表明了真诚,故叫“心底话语”,但对于真正的文字,再跨越到诗,我总是有着心中的胆怯,自叹不如,不敢轻易触笔。
习文的时候,就知道,文,包括文学创作,文学评论,还有文学欣赏,等等。对于文学而言,创作与评论都是需要很高的文学修养,也许我终生不及吧,但就个人而言,能够不时有着文学欣赏,这已经是我的满足了。真的,越读,越有一种很美的心境。这使我感受到,有兴致体味着美文,如“僧敲月下门”,“花间酒一壶”,“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还有好多,“日出江花”、“春风又绿”,这本身也是一种享受了。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灿烂的中华民放牧文化精华,至今没有超越,诗词歌赋,很多时候,也是受着社会大氛围的影响和制约。现代人真正写诗的人很少,能够写古体诗的就更少,要有心境,还要有炼字,这本身在一个喧嚣浮躁的社会中,就难以达到。字的推敲是诗词的基本,感觉美也就是在其中了。一直认为,要想写诗,懂一点诗学、诗史以及文学批评史,能够有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这样,再来写作是比较上道的。
时光总是匆匆,不及我待,但总有萧萧下的无边落木,还有滚滚来的不尽长江,虽然我们有着悲悯、悲凉之感,但也有着文字的工整叠字对用的美妙,和文字所渲染出的大气盘旋,气势奔放,也给我的内心是一种至美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