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心底话语 |
做人,观念是第一位的,也可以说是思想,没有牢固的思想观念定位,所做的事不会超出你的思想定位。所以,人在行事中,有了困惑,做事就没有了主张。观念是十分重要的。我认可自己做事的自信,一般不去随风倒,尽管在心理上是有着日常与人的随和,但是在一些关键的问题上,需要定位的时候,真的是很用心的。
我想说的是:儿子大了,在教育儿子的问题上,我一直是用心的,能够做到就去做。如:在儿子读大二的时候,我就想,读书是绝对的,不论在什么情况下。自然当前中国的考研已经降温,但我依然认为一个人在继续学习的过程中,最好是能够连续学习,在接受知识是更好的。可读研又有两条路,一是国内,二是国外。这其中自然各有利弊。最终我选择了出国。可选择出国的时候,我的思想情感有了很大的碰撞,经历了很痛苦的磨难,也可以说至今还是存在着。
我想,当前出国是一个风气,可我的儿子出国在我的思想上应该如何定位呢?若是一般的事不需要用专门的精力来想,稍微一用心就会决定了,可今天,我真的想了好久。一个人不可能只为自己,与国家,与民族,与家人等于不顾,而出国对于国家、民族、家人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思想观念的支撑呢?
在中国的文化中讲究“忠和孝”,一般来说,忠孝不能两全,这是世人皆知的。对于忠来说是一个人对国家、对民族的贡献,很多时候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我们可以舍弃自己的利益,好多民族的英雄就是这样的。为了孝,在中国古代就有王小卧鱼之鱼。可当今的孩子出国到底是为了什么呢?有怎样的观念做支撑呢?
我是这样想的,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中国与外国的交流越来越多,国界越来越模糊了,而我们每一个人要站在时代的前沿,就要有着眼界,能够出去,本身就是开阔了眼界,在这样的条件下,把所学的知识用于人类。对于民族而言,中国现行的状况,我想很多的改革凭借自身已经无法解决,比如体制,好多的东西,中国将来出去的人多了,会对中国一些弊端有着改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出国本身也有着对国家的贡献。事物都是联系着的,不是单一的,我们人每做一件事,千万不要把事只看成是自己的物质利益,这是很狭隘的。对于这方面的观念,我正在向深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