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心底话语 |
昨天在电视中看到这样一个报道:德州的一位年龄比较大的女老师,姓潘,前几天他行走在大街上,突然被一个骑摩托车的年轻人把手中的包抢走了。包里有4500元钱,还有手机,一些票证等。当时她就紧追赶,再追也逮不住啊,他是摩托车。很快就不见人了。
这时潘老师想,这部手机是我去年全市获奖得的奖品,自己很看重。她就用另个一个手机给这部手机通电话,结果没接,但是开着的。这给了潘老师信心,她想,也许是这位年轻人遇到什么事了,我要与他沟通,人都是有良知和自尊的。她开始给她发信息,告诉他,你要是遇到了什么情况,我可以帮助你,这些钱要是不够,我还可以再给你,请你把手机和证件还给我。另外,她一直在言语中对这位年轻人给予关心和鼓励。一共发了21条。最后,潘老师想,就是不给我也没有关系,我应该做的都做了,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没想到的是,第二天一早,在潘老师家门口,她的包就放在地上,拿起来看,里面的东西一点不少,钱也一分不少,且有一封信。信中说,在我的一生中,你的短信是我在生命中不曾体会感受过的,在这儿得到了最大的尊重,我不应该抢你的东西,你给我的教育很大,以后我也不会再做这种事了,要重新做人。
信没有留下姓名。
看了这报道,我也有着感受,对人的教育不是单纯书本的,也不是专门的说教,更不是因一些人犯了法,一味地用刑罚,而这种感人的教育方式,是随时随地的,根据事的发生自然就存在的教育。这种教育更和善,更有价值。
潘老师的做法是值得在全社会提倡的。
但细细分析起来,潘老师的所为是有着境界的,包括她在做此事的时候并没有把自己要找回包作为重点,而是从关心体贴人入手,这种境界是感人的。我们每一个人在想事的时候,都不要单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要关心他人,就会有着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