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心底话语 |
唐诗写禅境与幽隐,多以山林造境,宋词与元曲中的道家情调,则是以水来造境了。他借着道家的飘逸与豁达,保存了人和大自然的感情。
老子说:道家思想的特色是视野广大。
庄子也说: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而固存。
这个道,法乎自然,就是宇宙的西湖。它非常之大,超越时空,无可限界,却又有情有信,自古而固存。它生机活跃,而又毫无私欲。用这个大自然,反衬出人之小。以这种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人生悟境来看人间万事,自会超脱豁达,无拘无束,而感受到无限的宽朗与自由。
有词:宋: 闵丘次杲
横江一抹是平沙
沙上几个人家
到得人家尽处
依然水接天涯
危栏送目
翩翩去(益+鸟)(找不到这个字)
点点归鸦
渔唱不知何处
多应只在芦花
很美丽的一首词,道家的思想用自然界的动态来解释人事界的道理。老子提出的是原则,庄子所提出的是见证,都是用自然界的风、水、云、鸟、兽、虫、鱼等动态及深化,来解释人生的至理。而他们 所用来象征这一宽阔的心胸豁达,和无为面蚖不为的大自然与人生境界的是“水”。借水的柔与广来说明他们的大道。善之下是无为,却又是有着大有为。江海在人的视觉上就是大,是宽朗,是自由。
庄子《秋水篇》,是借水的浩渺来推展人的视野,扩大人的心胸,说明以海之大,也不过是“天地一米”,更何况人呢!以此来写心境的有很多,陆游的《鹊桥仙》也是的。
一竿风月
一蓑烟雨
家在钓台西住
卖鱼生怕近城门
况肯到红尘深处
……
苏轼也有: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这些都是寄约人的心胸无所拘束的宽朗……
要要对事镇定自如,宽朗开阔,任性自如,避开心灵的污染,回到人生的单纯的起点,对人世的生涯,做到冲淡很多,永远取其平衡吧……
前一篇:心歌一曲:芯片、思维、激情
后一篇:浮萍掠影:扎实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