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孔融让梨――学会谦让
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了孔融让梨的故事,我那时想,他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在家里,我有哥哥、姐姐,下面有妹妹,不论是吃穿,还是玩,还是在其它任何事上,大的有大的优势,小有小的需要大家让的道理,我呢,确实没有去争过什么,而感觉让给家人是一种很好的感觉。以至于我有了孩子的时候,他有比他大的哥哥,下面有小他的妹妹,我也教育他说,大的呢?你要让一下,因为他大,什么事要听哥哥的,小的呢?你更要让,因为她们是妹妹,这时,儿子不像我了,提出疑问,为什么大的我也要让,小的我也要让啊?我说不出更多的让他这个年龄能接受的道理,但是我可以告诉他说:你感觉一下,让人是有很好的心理感觉的。
到我大了一点的时候,能懂很多的道理了,我总感觉人争什么都没意思,个人获得不了愉悦的情感,所以,我这一生,从没想过与人争得什么,只想在自己学好知识的前提下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所以,从小我生活在一个院落的时候,早晨起来扫院子;上学了,清扫教室的卫生,以至于在中学的时候,每天与我的朋友一起很早很早就到校,经常学校还没开门,扛着扫帚去清扫我们学校的人行道与马路,4年以来,天天坚持,街道给学校写来了表扬信在全校表扬。说心里话,我从未看重这个表扬,也不知道会有这个表扬,我只想说明我说的这事是真实的。当然,以前与现在好多好多的人都会说,这样做到底是为什么啊?不图表扬图什么呢?真的,我不图,不过,那时我就知道自己怎样想的怎样去做,只要做了,我的心里就感觉踏实了,其他,什么都没有。一直到下乡的时候,我在小组中也做了很多,如每天早晨起来挑满缸中的水;经常地去浇我们知青自留地的水;帮着做饭……多做了挺多,没有计较的心理。我工作了,每天乘坐第一班车到单位,最早的一班有6:15分就到了,到了以后,清扫卫生,更换工作服,做好后等待上班。这种习惯可以说至今,以后上大学、再工作,一直是这样了。也许现在的人更难理解了,我想说,人只要活着,多做一点这些公务性的事,真的没什么。
对此,我也没想过觉悟有多高,感觉人在一起,不论是在什么地方,都需要有一种谦让的心理,对人让三分,别人会敬你一尺,切不可在这些事上有斤斤计较的心理。
这种心理也影响了我很多,以至于我在个人的事上从未说过什么,只知道在有人群的地方,自己应该多做事,少要报酬,不讲条件,不讲待遇。当然,这是我做事的指导思想,但是也难免在工作中,在与人的交往中会有一点这样那样的不愉快。工作中不可能没有矛盾,不可能没有磨擦,而我们每个人做事,不因一些小事去计较就可以了。社会是一个复杂的整体,有人群的地方,我们每个人首先要想自己是不是在做事的时候处以平和的心态,没有损人的想法就可以了。当然,做事也要讲究方式方法,现在我们就行为科学、领导艺术等,总之,人不能有狭隘的心理,这是我从小至今的做人的原则。
想起这些我可以用一个事实来说明,我在30岁之前,在外从未与人有过丝毫的争执,没有红过脸。回想起来,这个结果并不是没有矛盾,而是在这个思想指导下,我有最大的忍耐性。所以,在这之前,与我共事的朋友都说,我没有脾气,不会生气。
后来,我的工作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在工作中也有了一些争端,我一直在想,我依然用这种思想来指导我的行为,为什么出现了这样的变化呢?我一如既往地这样要求自己,发现了其中有着更深层的社会性的问题,在这我暂不说了。但我会终生要求自己这样的,我引以为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