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行

标签:
杂谈 |
清晨起来想起徐州,如同喝了一杯香郁却冷却的浓茶。
这是一块让人顷刻怀想就能唏嘘半天的地方。据说,这里20%的在建工地挖下去就有古时器皿、城墙、墓冢等——目前的徐州城,下面埋着两个徐州,这三个徐州,6000多年来,大大小小的仗打了2000多场,从历史的脉络看,徐州温情的特性所占比例很小,其基调是雄性而彪悍的。即便现在徐州市委市政府提倡构建温情徐州,这种特性依然野蛮蔓延。
徐州人不但彪悍,而且很好客。上周末去徐州日报社,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州日报社党委书记、总编辑刘明先生陪了三餐饭,弄得我很不好意思,出外讲课或者做咨询,我总认为是一份工作,不必劳伤主人家。
就是这块厚重而浓烈的区域,不仅仅是城市建设正发生蜕变,其报业市场也在蜕变。回来坐在飞机上,我不断想,在徐州报业新时期发展道路上,必定将有一些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会成为徐州报人的集体记忆。这些事件的过程和结果、报人的态度和倾向,将决定着徐州报业未来发展的走向。
而这个重大事件,就是今年徐州日报社60周年社庆所要带来的改版、改革以及未来不久的报社改址。
徐州日报社是一个很强大的区域报业板块,拥有《徐州日报》、《都市晨报》、《彭城晚报》、《都市圈》、徐州新闻网等媒体平台,这些子媒体像一块块精密的铁板,把徐州报业围成一个水泼不进的铁桶,《扬子晚报》、《现代快报》等江苏媒体拿他们一点办法没有,怎么也进不了这个市场。
客观评价,《徐州日报》是一份优秀的传统党报,只是这种传统不革新将成为一种伤害;《都市晨报》办了10来年,已成为徐州市场最大的市场化媒体,这份报纸非常勇敢地克隆《南方都市报》的版式和内容框架,在徐州极为强势;《彭城晚报》也非常坚持地克隆《新京报》的版式,再者模仿《都市快报》的内容和文本框架,只不过在我看来,这样的版式和内容是不能融合的。当然,三张报纸都有自己大量原创的东西,在徐州人看来已经非常了不得了。
虽说模仿是一种创新,虽说这样的姿态已在徐州强无敌手。但徐州日报完全可以迎来蜕变,在一两年内迅速建立行业标杆。这正是徐州报业刘明先生的雄心。
今年10月底,《徐州日报》将进行颠覆式的改版,坚决走城市新型党报路子,我相信,待《徐州日报》改版后,淮海经济区20家地市报一定会跟着变革,如此以来,徐州日报将成为江北地区地市党报改革的标杆。
而在《徐州日报》改版成功后,《都市晨报》和《彭城晚报》也将随之改版,对自我办报理念和识别系统进行大提升,只有这样,徐州报业才能真正意义上成为北方最先进的地市报业版块。
在徐州期间,我和徐州日报社的领导班子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讨,并对三张报纸的定位和未来发展有了相对清晰的判断,接下来,大家要做的就是执行,并思考该怎样将源于历史的厚重,沉淀为奋进的底气,化为继续前行的动力。
徐州行,让我觉得徐州日报社一定行。
他们的一把手刘明先生是我见过最具战略眼光和魄力的地市媒体领军人物之一,他们有这么好的基础,没有理由不行。
期待徐州报业在最近两年迅速成为中国报业的明星。
2008年8月27日《徐州日报》头版
2008年8月27日《都市晨报》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