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得去年做董璇那期节目的时候,一直在网络上找关于《立春》的资料,可惜资料少的可怜,和董璇就聊起了这事儿,没成想她便邀请我参加今年在北京的《立春》首映式。
这北京没有去成不说,节目也没有了,《立春》也一直搁置在一边,一直没有看,直到昨天晚上,终于感受了《立春》。
故事讲述了一个北方小城市的三个人分别怀揣着和坚持着自己艺术梦想的故事,她(他)们在当地格格不入,她(他)们的艺术也不被人们认可和理解,就如同一只六指一样。
每个主人公的结局都不一样,应了我的那句话,不同的选择,不同的结局……
看完整个影片后,让人很压抑,却又思绪万千。让我想到了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境遇,自己追求梦想的种种。身边的人,为了自己的梦想,自己的追求各奔东西,大家其实很多时候应该都很压抑,犹如《立春》中的人物一样,自己的追求不被人理解,不被人认可,有时候我们就和这个圈子的六指一样,是一个多余的东西,可最终要看你自己怎么来选择,决定自己的结局。
看到琴房的戏份的时候,我想起了在北京时大学的光景,我也经常进出琴房,倾听那缠绕的琴声,而身边已经有很多人,不再坚持,选择了放弃……
在网上转了这样一段影评,个人觉得写的很好,与大家共赏
“艺术确实是个好东西,她让人不孤独,让人充满希望、生气勃勃,即使早已心灰意冷。但是在影院中我一直沉思,是什么错了?是什么让影片中的人沮丧,就像几年前的我。王彩铃追求的东西都没有了,最后收养了一个小女孩过日子;黄四宝不再画画,变成了一个奸商;周瑜变成了一个彻底的居家男人;胡金泉变成了一个犯人;高蓓蓓变成了骗子;小张老师变得一无所有……好像都没有错。其实也没必要怪体制,没必要怪区域发展不均衡,这些也不是错误。任何一个体制和区域的人都有片中人的感觉。每个人都想“生活在别处”,而“别处”演员在彼岸。其实仔细想一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艺术,错误就在于每个人要把自己的艺术展现给别人,让别人承认。其实王彩铃自己已经知道了自己有唱歌的天赋,这就足够了,没必要非挤进体制。黄四宝的画画的不错,没必要考什么美院。胡金泉的舞蹈也达到他追求的水平了,没必要在意自己的性心理……所以,一个人这辈子能把自己的艺术给艺术了,生命就是很美的了。作为一个过来人,我很反感人们再说“你要坚持坚持再坚持自己的理想,总有一天会怎么怎么的”,这是害人的。艺术不是被承认,而是一种个人的生活方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