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列车惊魂》在国内公映两周之后取得了近千万的票房收入,势必将《火线悍将》刚刚创下不久的德国影片在国内的票房记录再次刷新。虽然千万票房收入本身,或许并不是一个特别令人惊讶的数字,但对于一部除了个别一两场大的动作爆破戏还算说得过去,其他各方面都谈不上质量上乘的欧洲小批片(区别于国内每年20部的海外分账大片)来说,《列》在国内眼下取得成绩就值得用另一种眼光来看待了。
实际上,类似《列》这种小批片创下令人刮目的票房收入的情况,去年已经开始显现出来,《帝企鹅日记》(法)和《导盲犬小Q》(日)让所有国内发行业内人士看到了在国产商业电影尚未成熟之前,能够打破好莱坞大片在国内市场垄断的新迹象。所以,国内观众从今年年初明显感觉到国内银幕上的非美国出产的外国影片明显增多起来,而以非分账大片形式进入国内的的所谓“小批片”数量猛增,甚至很多美国影片也混入“批片”阵营。在批片数量增长的事实前,我们或许能够敏锐的感觉到主管部门某些政策方面的倾向,终究在于如何在国内市场有效对抗好莱坞电影,这同样也是全世界各国家普遍面临的挑战。
通过增加引进非美国地区影片的数量,特别是那些盛产高品质影片,自身已经具有一定“好莱坞免疫力”国家的影片,比如法国、韩国、日本。对于国内采取的这种市场应对策略是否能够收到成效,我们仍需时间继续保持关注。但就《列》目前市场成绩看来,对于拓展非美影片在国内的市场可以保持足够的信心,特别是今年情人节档上映的《玩命快递2》,国内创下了3000万左右的法国影片国内票房收入新记录,已经让人不能忽视来自欧洲商业电影的影响力。
随着批片数量的增加,主管部门相关政策也必然顺势要做出调整,因为根据目前相关规定,在国内有权力在影院发行国外影片的只有中影公司和华夏电影发行公司两家,所以面对众多要进入国内市场的批片两家发行公司势必会力不从心。所以,实际上从今年我们看到的非常多的批片在国内的发行更多的是很多民营电影发行公司和上面两家公司合作的结果,但因为政策的限制,很多民营发行公司可能暂时并不能获得实际的名份。比如,今年春节档上映的一部《双层公寓》,是一部前两年的美国“旧片”,以批片形式进入国内市场,最终一样取得了超过千万的不错票房收入。当时在影院阵地看到《双》巨大喷绘海报的右下角,我们就能看到某某公司发行的后面,追加了一个“某某公司协助推广”字样。显然,“协助推广”是“明媒正娶”之前的临时替代用词。
非美地区的外国影片在国内市场最终与好莱坞电影、国产影片形成各自怎样的发展势态,我们仍需等待。但至少眼下一段时间内,好莱坞大片的票房号召力一时还难以撼动。比如,11号全国300个左右海量拷贝(含数字)投入市场的《防火墙》,无论有人说哈里森·福特已经老了,还是说影片故事老套没有创意,但都无法阻止《防》在今后两个星期内国内票房收入的急速增长。但其实每当有《防》这样大片抢占了绝大数影院空间的同时,其实也同时蕴含了很多小片表现的机会。因为实际上,回头看,《列》和《双》上映同时,都可以说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对手,前者是赶上了《纳尼亚传奇》已经开始逐渐淡出市场,二眼下又没有同样类型的动作影片;后者同样是在类型上和《霍元甲》形成了互补,由此如果自身竞争力不是特别强的影片,市场上要杀出重围的机会转瞬即逝,毕竟像《玩命快递2》那样赶上一个完全没有对手的空档的机会一年也不会有两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