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去早了
大过年的
一层有一个青岛的图片摄影展
下面大多都是那天 那里
用手机拍的
我压缩了图片 质量很不好
如果的确有版权问题 请告知
确认后 我会拿掉
http://oblog.odineast.com/uploadfile/20062212424113.jpg青岛
这张照片 现在还是我的手机桌面
不为别的 就为这条石板路
现在已经成了历史
而我生下来的前两年
就一直住在这条路上
天主教堂的脚下
离古老的中国电影院
走路只有五分钟
http://oblog.odineast.com/uploadfile/20062212155657.jpg青岛
拉远一点 看这条路
天主教堂看得更清楚了
石板路模糊了
模糊没关系 心里记得很清楚
就像我后来搬家
每天上学必经的全市最大的那篇棚户区
一条条的小胡同印在脑子里
永远都不会模糊
http://oblog.odineast.com/uploadfile/20062212136882.jpg青岛
这就是
家乡曾给我最深印象的标记之一
石板路
随着自己慢慢长大
这样的路 一条接一条
变成了平直的柏油马路
走在这样的路上
心情永远是踏实的
http://oblog.odineast.com/uploadfile/20062212057198.jpg青岛
来北京后 我说
最烦就是走在北京的马路上
而原本 散步是我在家乡最愿意做的事
北京的路 宽 长 直
望不到头
而家乡的这样的石板路 随处可见
特别是这种拐角
永远让自己眼前的风景不停变换
散步就这样变成了一件最美妙的事
http://oblog.odineast.com/uploadfile/20062212354889.jpg青岛
同样是拐角
下雪了
没什么
就是看到这样的照片
觉得太熟悉
普通的小路
普通的一幢小楼
这些实在太普通了
http://oblog.odineast.com/uploadfile/20062212221516.jpg青岛
雪后就是这样的
德国人留下了很多这样的房子
还有其他很多国家的殖民者也一样
http://oblog.odineast.com/uploadfile/20062212036537.jpg青岛
拍这张时 的确外面正在下雪
过年能赶上场雪
自小就认为是件幸福的事
基督教堂
远远的伫立在远处
它没有天主教堂哥特式建筑那么张扬
一切显得很温和
http://oblog.odineast.com/uploadfile/2006221249728.jpg青岛
换一个角度
基督教堂
远远的
还是那样
《埋伏》的一场戏
就在那个阁楼上
http://oblog.odineast.com/uploadfile/20062212336201.jpg青岛
换一个角度
几乎能看到四围的院子了
可以不能清楚让人看到
其实它是处在一个小山丘上
教堂是山丘顶的唯一建筑物
现在平日时间去
跟天主教堂一样
都要买票了
http://oblog.odineast.com/uploadfile/20062212240672.jpg青岛
我不能确定
这是不是教堂里面
但印象中
像极了
小时候就是好
总是没人管
随便哪个教堂
随便进去
坐多久
都是一样的安静
http://oblog.odineast.com/uploadfile/20062212258654.jpg青岛
我不知道这是哪里
http://oblog.odineast.com/uploadfile/20062212314198.jpg青岛
海边的地方
总会有人心旷神怡的天气
所以
习惯性的看日落
变成很自然的事情
http://oblog.odineast.com/uploadfile/2006221206212.jpg青岛
这就是每年都要走两趟的火车站
只是这照片
是不是有点
把它拍的太有意境了点
也难怪
还有人能把它误看成哪里的城堡
还是在夸德国人
青岛
青岛
青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