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拿自己当反例,谁说《无极

(2005-12-21 18:23:07)
标签:

杂谈

雅荻 发表于 2005-12-21 18:01:24

今天下午,《无穷动》媒体场,来的主要是记者,30多人。

小北手里拿了份当天的《新京报》,好书一旁看着。突然,好书发出爽朗不羁的笑声,她正看一篇一整版的《无极》影评。

作者:崔卫平。

看罢,想法是,谁说《无极》写不了影评?

这篇崔卫平老师写的关于《无极》的影评文章,是这两天我收集影评来,见过最精彩的一篇。 点击阅读

相反,拿自己做反例子。

最早看完《无极》出来的失语感,让我只想骂人,回来就是一通宣泄,结果给yol看到,给劝一旁了,说,以后还要见人的,怎么能这么写。

我心想,只是气话而已,当然写还是要认真写的。

其实,过两天,等yol看完,其实也是气得“无极”了,相信他明白了些我当时的心情。

我要说的是,情绪的直接表达,只是发泄,不是影评,我自己就做了很好的反例。

崔卫平老师的这篇文章,同样可以清晰的看到言辞背后的准确观点,这点自己差太远了。

毫无疑问,自己写影评还需努力。

另外,希望大家讨论的是电影本身,喜欢或不喜欢的是电影,不是我个人。对于我如何对待电影、如何对待写影评,是私人的事,谁要是把重点从电影本身挪到我个人身上,那就偏颇了。

自己不动手写影评的人,没有一丁点资格指摘我写影评的态度。

这是个对电影评论的平台,不是一个对我个人或是对其他普通个人进行评论的平台,这个我们撇清楚才是。

-------------------

下面是可以供批判的反例,感谢崔卫平老师做出了积极正面的反例,彼此对照,我才发现我这气话存在的一点意义,就是供大家对自己的批判吧。

《无极》,无疾而终!!!

雅荻 发表于 2005-12-14 0:41:41

今天我是有点自我感觉很傻逼般的走出人民大会堂。

我再怎么不抱希望,哪怕之前影院看了几次《无极》预告片,觉得这片子铁定不会调起我的胃口,我已经把对《无极》的预期降得很低很低了,结果今晚看完了之后竟然发现自己还是傻逼一个,中国电影竟然到了任我低限放得多低,也能拍到让我“瞠目结舌”的地步,以后我还怎么看“中国大片”?

什么2亿票房的预期,我觉得自己真傻逼。谁说《无极》奔3亿,等于把自己绑火箭上,说我要去月球。

陈凯歌拼了老命啊,3亿人民币啊,中影投的,国家的钱啊,行,我真服了,我彻底服了。别提什么《英雄》了,就跟《十面埋伏》PK吧,《无极》过亿就算观众买帐了。

哪里是陈凯歌作品,我开玩笑说,感觉是陈红作品,虽然这么说不厚道,但是因为我实在觉得自己太傻逼了,一再自我标准降低、欣赏水准的预期退让,都还不能自我满足一下,md,让人失望。

blog好处就是随便发泄私愤,等后天全线上映,一定“认真”写篇影评,好好“评”一下。上面就当疯话吧。

替中国电影伤心,为《情癫》《千里》窃喜。祝贺《如果·爱》香港首映成功。

---------------------

p.s. 一点常识性的说明,因为自己说胡话,当时打字飞快,其中自然有错漏。《无极》的制作成本,中影应该只是投了其中很小很小的一部分,数字真的不大,类似一个普通国产电影吧,我说国家的钱,最多就那么多。

至于后来宣发费用,这个反而是大头,具体中影再摊多少就难讲了。

总之,说,国家的钱啊云云,的确是气话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