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火线影评》的前世今生+S44.叶问2+如梦+A面B面

(2010-05-10 02:20:11)
标签:

火线影评

每周影评

关雅荻

张小北

叶问2

a面b面

如梦

杂谈

分类: 火线影评
《火线影评》诞生手记:

还有一周,[火线影评]就完成了它第一个年度播出季。
去年这个时候,我跟小北都分别给湖南卫视帮忙,给他们策划在当时看来很有新意的电视影评节目《联盟影评》,也就是现在《电影锋云》前身。
每次会开得挺热乎,但到后来做了几期样片,我自己怎么看,都觉得不是那回事,或者说,不是我自己喜欢的路子吧,毕竟人家一个卫视的定位干嘛非要听我一个路人甲的意见呢。

但影评这个东西,对我是多年习惯,都快变成生理反应了。
其实我中学就写过不少观后感,而且当年懵懵懂懂来考电影学院,第一件事居然就是看一部电影,写一篇评论,汗。。。
整个学校七年,观影笔记写了无数,到后来的专栏,虽然我从来没在媒体工作,但写字已然成了一个习惯,特别是影评。

正是这种对影评的常年爱好,眼看着一家电视台搞电视影评,不知道怎么就觉得还不如自己来玩。
一旦有了这个念头,就跟吸了毒一样,不能自拔,当天晚上回家就睡不着了,一直在想这事怎么干,结果论证了一下,发现,对我,几乎没技术难度,但。。。万事俱备,只差一件事。。。

记得第二天是《联盟影评》请几个当时帮忙策划的影评人去看《星际迷航》,我记得是在华夏地下放映室看的,看完走出来的路上,我拉住小北说要单聊一下,用最简单的一句话说清楚我的计划,我说,只差的那一件事,就是你,这事你我搭档才能成,不然没戏,所以,我得拉你入伙。

结果小北做为一个专业电视媒体人,很快提出了有效率的执行方案,比我想的还少花钱多办事,我当时就想,我俩这搭档,估计比较难找,无论从哪方面来看,都是互补的。
说来这事,似乎我也只能找小北,我俩交情,说来话太长,不说了,反正当时是臭味相投,一拍即合。

当时我俩约定,哪怕自己垫钱,先玩十期,看情况,如果一直惨不忍睹,我们才罢手,就是不能三分钟热度。
当时肯定想不到,这转眼,就干了一年了。

说干就干,在这场路边散步预谋半小时后,我俩已经分头开始打电话,找朋友帮忙,以田明同学为首的幕后制作团队,当时已经形成了雏形。
结果,不到24小时之后,我俩加田明同学,已经出现在了蓝色港湾电影院的走廊里,开始了当时《每周影评》第一期的录制。

第一期录制,其实比较噩梦,居然《星际迷航》和《金刚狼》我俩反复录了好几遍,这在现在看来,几乎都是不可想象的,但做为磨合角度来说,的确是这么过来的,但这个磨合的过程比我们想象的要快得多。。。

2009年5月18号,第一期制作完毕,上传到youku等几个视频网站,之后的事,一步步似乎都在按着我之前预期的那样正常发展着,我越来越觉得,这事真不大,也做不大,但,有趣。

电视版《每周影评》的诞生,让我深切体会到湖南电视人的魅力和魄力,瑜帅姐姐(虽然看着很像妹妹,但其实她的孩子也不小了,这曾一度让我很纠结)对我和小北的认可和热诚的态度,一直让我觉得很意外,很感激。
电视影评,说实话,《每周影评》的母版蓝本美国经典影评节目《At the Movies》,无论在美国如何常青树了三十多年,但在国内,绝对是小众,甚至是另类。

这就像,自己玩了二十年的轮滑,但极限运动只能是小众,所以只能跑到网上去找同好者,每次组织网友刷街时,大家无需有什么互相深入了解,见了面就跟知己一样high,所以,当时我跟小北见到瑜帅的时候,让我油然产生了一种亲切感。。。虽然谈什么理想特别扯,但把自己的兴趣转变成有创意的新鲜玩意儿,这还是挺让我自high的。。。

前十期,其实让《每周影评》真正奠定未来发展基础的一个幕后重要黑手,是小玲同学。
但后来,丫变得比我俩都忙好几倍,但好歹,我和小北已经可以独立存活了,这个也算赶巧了。

即使整整一年过去了,《每周影评》升级为整个湖南省广电集团广受观众好评的影评节目,也经历了从《每周影评》到《火线影评》的逐步转变和改版,即使到现在,依然很多东西还在摸索,尝试,努力创新。。。
但一切都以一个为根本原则:坚持说真话。。。

一切就像冥冥注定,《每周影评》在更名为《火线影评》时,纯粹100%的偶然,我遇到了一个人,因为《火线影评》,我有机会认识了这个人,半年后,她成了我的太太,领证的那种,不开玩笑。
所以,我一直想说,如果你知道什么是你的兴趣,不要犹豫,去认真的享受,因为所得的总是会远远超出你的任何预期。

说得有点远了,拉回来,从44期开始,我们打算把网络版《火线影评》整体包装,跟电视版全部接轨,力求让这个网络博客也达到一个能让各位网友赏心悦目的程度,这方面小北同学做为一个专业资深的电视人、媒体人,他的要求比我高多了,每每在技术层面觉得:“唉,差不多就行了。”总是会遭到他无情的鄙视。。。

今天刚录制完第45期,先不说内容,单从包装上,还会跟44期有进一步的改进。
小北同学说:就当我们是小跑步吧,速度不快,但总在向前。
其实,我也是这个意思,过去一年,权当热身,不准备好了就学刘翔去甩大腿跨栏,一定会肌肉拉伤的。

《火线影评》在网络上能走多远,我真的不知道。
我只知道,我和小北会认真的享受这件事,努力达到我们的目标:希望《火线影评》能成为国内影院公映电影的消费参考和观影指南。

说太多了,节目赶紧开始吧~~
下周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