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蛋糕问题

(2008-07-19 00:37:58)
标签:

杂谈

分类: Bullshits
一个帖子在争些不用争的问题,当然,类似的毛病我也不少。
但虎皮的一个回复,让我有话要说。

虎皮说:

似乎从《宾虚》开始,史诗片就有类似的争论。我说点题外话,我不太赞成中国商业电影改编历史名著这条道路,就是说“史诗剧”加“武侠”的道路,这反 过来证明了中国商业电影的无能,投资家的保守和导演的不自信。代代人读史,电影本身没有悬念,只能靠宣传、明星加政策拉动市场,史诗片卖座,会导致投资者 把越来越多的钱放在大制作上,而不敢放手投给中小规模的商业电影,对市场来讲,这弊大于利,1960年代美国史诗片和西部片的没落,从某种角度讲,就是因 为成本太高,题材越来越远离青年人的口味,风格重复等等原因。中国有很多题材可以挖掘,但中国的大导演似乎不甘愿拍中小制作的商业片,不愿意用年轻的编剧 (除了杜琪峰)。美国、法国电影产业疲软的时候,都是靠商业电影转型提供机遇的,中国本来有一部《疯狂的石头》,渐渐又转回史诗剧了,单部电影票房一枝独 秀在中国是挺不健康的状态。以上无关吴宇森,只是关于电影产业。

希望留言讨论别针对具体说话的人,比如谁谁谁,如何如何,最好是针对问题。


我说:

虎皮太高看中国电影制作人的水平了
《疯狂的石头》是偶然现象,想变成批量生产,还需要时间,当然这里的批量不是简单的copy啊。
就是人才匮乏,又没想象力,其实就这么简单。
脑子都给强奸了几十年了,说要马上转纯娱乐,真不是马上就能玩得转的,包括我自己。
所以,如果想干这行,做好搭进去一辈子的准备,得真的动手去干,不停的吃亏,每次都要面对“正常的不顺利”,这个包括《赤壁》,它简直太“正常”了,那么的不顺利…

中国电影亟需的是蛋糕做大先,现在都不用太多想怎么分蛋糕,太着急,就是杀鸡取卵。
至于多拍大片还是石头那样中低小片,才是做大蛋糕最快最有效的办法,我觉得都要去做,不能偏废。因为各自具有不可替代性。

你说大片能让年轻人有锻炼机会吗?
你说小片能让那么多本土电影制作团队马上有机会跟好莱坞制作团队面对面学习吗?
你说上面哪一个更重要?
难道要非此即彼?
我才不信呢。

我自己的能力,从本身出发,当然只能从小片做起,其实很实际,但有走前者路的机会,咱也得去。因为,根本就是殊途同归。

我是抱着这样的心态来看待中国电影,看待《赤壁》,自然是力挺吴宇森。
感谢吴宇森,感谢宁浩,感谢CCTV、MTV,北京电影学院……汗……

所以,如果大片总要有,古典名著历史题材改编大片就不会绝。我觉得这没什么可争的,《赤壁》这次只会火上浇油,这个风潮只会越来越猛。当然,只是个人判断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冷笑话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