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关雅荻
关雅荻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2,276
  • 关注人气:37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赤壁》的GAY FUN 关乎中国电影这两年发展的未来

(2008-07-15 01:22:49)
标签:

杂谈

我知道,这个题目看上去也太“赤壁”了,好吧,但却是我真正严肃想说的。


今晚,我在新世纪看了,哦不,是“欣赏”了第三遍《赤壁》上集(其实只是半遍,中间出来打了一个多小时工作的电话),唉,我还是觉得这真的势将成为中国一部里程碑意义的作品,而这次不只是在影片本身,中国年轻一代观众更宽容的观影心态,将是促成这两集《赤壁》在国内创下记录票房的根本原因,中国电影市场爆发前的黎明,越发变得清晰了。


是的,GAY FUN几乎已经成了很多观众看《赤壁》的乐趣所在,当然还有需要戴着避雷针也没用的各款超悍台词,各种不管靠谱不靠谱、足够雷的角色扮演……
总之,我从来没觉得一部中国电影(不只是大片)给观众带来的愉悦和快感是这么多层面的。


当然,前提的前提,作为观众得有这个能力接受这种娱乐方式,刻板的、守旧的、不够开放的观影习惯一定会限制去“欣赏”吴宇森这部电影。


这种多重层面的娱乐效果,有些是吴宇森可以营造的,但其他很多,估计吴宇森也着实想不到。


这种多重娱乐角度,回想一下前年的(居然都前年了……)《疯狂的石头》,他给观众的愉悦可以有多方面的读解,但整体方向上还是黑色幽默跟类型片的结合、低成本内完成了有质感的创新。


但《赤壁》,我说过,不喜欢它的原因是相似的,喜欢它的原因却千差万别。
这,正是影片最大价值,也是吴宇森对中国电影最大贡献。


“赤壁断背都是山”,我真的佩服想出这句话的人。
也正是这样的观众,他们再造了《赤壁》,《赤壁》也来得正是时候,在国内观众六年以来,六年了,经受了一次又一次所谓大片对我们的“痛苦说教”、“精神折磨”,突然这次看完《赤壁》走出影院,居然脸上挂着各款看似跟金城版诸葛一样的笑容。


好吧,或许是气笑了,无奈的笑,开心的笑,恶搞的笑……总之,在笑啊……
笑过之余,内心会有些许淡淡的感激这部电影的所有工作人员,这是一部能娱乐人的电影。


当然不是说中国电影、大片都应该拍成这样,但《赤壁》这种尝试是难能可贵的,对我,像发现了宝石一样珍惜。
而且,我更加认为观众广泛态度的细微转变,是更宝贵,更值得关注的事情。


中国不缺精彩的历史故事,更不缺适合拍大片的题材,《赤壁》是商业大片“转型”敲门砖,创作者心态从某些方面得先放下身段来,别那么苦大仇深。
关键,虚心先向好莱坞学习商业片怎么做吧。
《赤壁》毛病再多,也是吸取“好莱坞营养”最多的一部国产大片(《卧虎藏龙》不算啊,谁要把它算成本土国产片,也好意思的,《色|戒》更是个例的文艺片,李安基本都不在这篇文字的讨论范围。)。


客观说,中国的观众整体素质一直在电影创作者整体素质之上,从一定角度上看,这是个很bt的事情,但很无奈,事实如此。
所以,在中国,比任何一个市场都要更尊重观众。现在拉一个观众出来,就是看片过几千,自学中外电影史成才,太多了啊。当年是个卖盗版的,比我科班电影专业,研究生干脆读外国电影史的人知道的都多,我都汗死啊,所以……后来不去买碟了……
现在是,全民影评人,全家都是影评人啊……在中国拍电影想混事蒙事,可能性越来越小了。
但每年还是有几百部不着四六的电影不断诞生着,而且后浪推前浪,这个,跟小强一样,杀不绝的,别指望。


所以,这次观众普遍意义上对《赤壁》嬉笑怒骂中掩饰不住对影片的好感、欣喜、宽容和愉悦,我自己,看到这样的评论文字是在写国产片,说实话,我很开心,觉得做电影,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如果你问我怎么了解观众,好吧,去豆瓣或者mtime看看网民的留言吧,看看豆瓣的评分吧。
我不知道那些举着大旗反对《赤壁》,大骂是烂片的著名、非著名、不是影评人的人们,应该想想这是为什么,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关键的转折,从小看电影,从没有这种奇怪的感觉。


这些观众的情绪哪里来的?就是积累、积淀,不是看国产片,而是从各种式样的外国电影、好莱坞电影的私人观影经验积累而来。
观众没有包袱,只求娱乐(小资、文情求精神境界和文化素养吧,人数再多,也跟普通观众数量不在一个量级上),他们爱电影的理由往往都是那么直白和简单。


中国电影要走向更宽容、更开放、更创新,没想到,观众走到电影前面去了。
wow~~
GAY FUN关乎中国电影的发展,绕了一大圈,这句话我想摆在这儿...


-----------------


今天第三遍之前《新京报》跟新世纪的活动太开心了,就像一个老朋友聚会,甚至家庭聚会的感觉都不过分,我感觉很亲切。
《新京报》的观影活动我也算创始时候的见证者之一吧,跟两个活动创始人都沟通过很多,也的确是很有意义的活动。


今天到场的很多影评人朋友,想想不是我们有多专业,只是快十年了吧,我们还在坚持写影评而已,写影评做不了职业,但,只是坚持了下来。
所以,看看身边的朋友,有好多真的是n年前某几个电影BBS留下来的身影,大家还在为了电影,继续努力着。
这观影活动,今天到了100期,差不多两年时间。
这影评,到今天也写了十年了吧,应该还会继续写下去,大家都加油吧。

----------------

今天的《新京报》吧,看到《少林寺》一毛的电影票,当年票房都卖到一个亿。
看着这个消息就跟科幻片一样,但,历史没准就会重演,这事谁说得准。
写影评,就是忽悠人去看电影,骂和不骂都是一样的。

如果因为这篇文字,你又跑去看一遍《赤壁》,那,我得逞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