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院线快评 |

《见龙卸甲》大亚洲合拍片的兴起
文/关雅荻
一位年轻的韩国电影导演看完李仁港导演的《见龙卸甲》之后跟我说,他被感动,哭了好几次,并认为这是他来中国学习电影六年来看过最好看的中国电影;而同时,我身边不少朋友,特别是一些媒体行业的朋友却是极大的“抨击”此片,更是直接那此片跟《江山美人》相比,哪一部更“囧”。我这一次,坚定地站在了韩国朋友这一边,我个人认为无论是从制作质量还是市场预期,我都给予《见龙卸甲》非常高的评价。对一部影片如此巨大差异的口碑,也一定程度上彰显了目前国产片创作和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
不同人对《见龙卸甲》看法的本质分歧之一,其实在于观众是否能接受创作者将国人耳熟能详的三国题材如此进行大幅度的港、日、韩动漫化处理和演绎。肯定会有很多人认为这是对传统经典名著的恶搞、胡编甚至瞎扯,但在目前国产片创作题材匮乏、类型片缺乏突破的现状下,《见龙卸甲》这种重新集结、糅合了亚洲各国电影创作的优势资源的做法,我却认为是一种大胆而卓有成效的创新,而且是自《墨攻》后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大亚洲历史古装动作片”。甚至可以预见,随着《见龙卸甲》在亚洲市场上(内地、韩国、香港地区、东南亚等)的全面成功,“大亚洲”的跨国合拍片将作为一个新的创作样式全面进入主流市场。
《见龙卸甲》之前的大制作港产合拍片往往很难摆脱香港电影的狭促气质,这跟地域文化紧密相连,包括之前刚刚上映的《江山美人》即是绝佳反例。即使《墨攻》这样中、日、韩三国合拍的电影,更多还是停留在资金和演员层面的融合,但《见龙卸甲》可以清晰的让人看到这次中国内地、香港电影人跟韩国电影人在制作机制、机理上的紧密协作,最终作品呈现出了一种全新的古装历史动作片的风貌。
在《史前一万年》公映时打出的《见龙卸甲》第二款预告片就给我印象深刻,你会明显感觉到预告片的风格、制作水准已经不是传统港产合拍片的水平――今年港产电影质量下滑,韩国拥有目前亚洲最高水准的电影工业,亦是不争的事实。直到在影院看了《见龙卸甲》全片,影片的美术、音乐,特别是画面与声音、动效的剪辑,整体效果绝对是近年来的古装大片的最高水准,也证明了目前韩国电影工业在亚洲地区的领先地位。
曾有小道消息,说是影片的初剪版从叙事到剪辑节奏并不精彩,曾让片方信心大大折扣,但所有素材在最后经过韩方制作公司全面整体调整和完成所有画面、声音特效之后,影片整体效果让所有人为之一振。《见龙卸甲》在拍摄动作场面的时候,已可以做到现场的时时剪辑,拍摄现场如发现动作不连贯,可随时对缺漏的镜头进行补拍,这种快速反应的拍摄机制,正与香港传统作坊式的制作经验正在逐渐融合,某些层面甚至可以说,已经接近或达到了好莱坞工业水准。
《见龙卸甲》把中国经典传统文化题材大胆地通俗化、消费化和时尚化,以整体漫画感的风格处理来拉近与新一代年轻观众的距离,应该说是一种大胆的探索,我相信这会在市场上取得成功。但影片最成功的在于,让业内看到亚洲电影人联合抗衡好莱坞的又一可能性――中国拥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待开发,如果能不断地整合亚洲地区所有优质创作资源,“大亚洲合拍”的概念会逐渐成为一个新主流趋势,因为立足亚洲市场――仅中、日、韩三国就有强大的电影消费市场,特别是高速发展的中国市场。
如果当年《卧虎藏龙》可以看作是一个天才导演的个案,那《见龙卸甲》让人看到了“大亚洲合拍片”模式的可复制可能,而且不再让“大亚洲合拍”这样并不新鲜的概念只停留在概念阶段。对于正刚起步的国内电影工业,好莱坞全面“入侵”已经进入倒计时――据说PANAVISION大批量的租赁业务已经正式大举进入中国,好莱坞吹向冲锋号的各种前兆让人不能漠视。国产片创作在自强自立的同时,必须抓紧时间,想尽一切可能集结各种资源,提高创作水平,而“大亚洲合拍”很可能就是国内电影人触手可及的一个突破口。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