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关雅荻
关雅荻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2,276
  • 关注人气:37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本沉没》Sinking of Japan

(2007-10-09 04:24:57)
分类: 院线快评
http://img1.mtime.com/pi/d/2006/42/2006101919288.3634023.jpgof Japan" TITLE="《日本沉没》Sinking of Japan" />

 这片能在国内电影院上映真不容易,我是深刻体会到把一部外国片拿到国内来放中间的诸多不易、琐碎的困难和沟通的阻碍等,几乎完全都是事务性的工作,所以在我们看到每部这样的小批片在国内上映的时候,特别是一些民营发行公司做“协助推广”的时候,其实都是经过付出大量烦琐的工作的。

《日本沉没》就是我自己曾经经手做了很多具体工作,从最初第一次在市场放映上看到片花,老板决定买片,约TBS的人谈判,几次沟通,决定价格,签memo,回国后做准备,签正式合同、付款、跟官方老大各个级别打交道、做沟通、开始接受各种影片素材、过海关、快递公司、准备发行计划、宣传计划,不停的拖延、拖延、拖延...

反正我都离开原来公司快半年了,这片才算经过了一年多的磨难得以在国内上映,当然最初设想的种种市场契机早转瞬即逝,所以现在这片子放到市场上中小规模投放一下,自然是降低风险,保证收回投入是第一位的。在上面一砣砣的琐事中,自己掺杂在其中做了很多具体工作,当时有一段几乎每天都给TBS的人打电话,最后打到跟我联系的一个男的、两个女的都转到别的部门去了,进度依然因为各种问题在拖延、拖延、还是拖延...

当然之前也做过其他引进片的工作,比如《雏菊》《空中决战》,都不如这部片子出现如此众多的磨难,可能是因为日本片吧,又敏感,又赶上前后各种事,真切体会到国内银幕上要放映一部外国电影,要么特别大,《指环王》《哈利·波特》这种,大家都等着收钱,越是这种“分账片”之外的打擦边球的一些片子是最容易产生各种问题的。

前面都是废话,说片子本身,片子本身不怎么样,最大问题大结构的俗套,缺点基本和《珍珠港》一样,还没有《珍珠港》的优点--缺点就是都是大灾难里面夹杂一段无聊的爱情故事,更惨的是《日本沉没》的特技看上去总是很cheap,或者刚看到观众要起范儿,来情绪,“垮叉”特技镜头给切了,基本就是吊观众胃口,让你后背痒痒又挠不着那种。

老版的因为工作的原因,我当时翻出来认真看,从电影故事角度,还真是老版的更耐看,有那个大的世界观和气场在,政治气氛浓厚,中国在里面是很重要的角色。新版里面回避了所有的“政治问题”,最多就是日本首相是在飞往中国的航班上死掉的,其他基本上讲的都是日本国家内部事务。

里面最奇怪的就是一段不着痛痒的爱情关系线索,是整部影片节奏拖沓的元凶。我曾经很自作主张的在机房把两个多小时的片长给删了半个小时,剩下的106分钟的版本,我自己看着“舒服多了”,节奏也快,主要是因为那对爱情戏太让招人烦了。

《日本沉没》,我自己理解的是“观众就想知道日本怎么就沉没了”,至于爱情故事是附属叙事线索,所以我删掉的半个多小时里,基本就是把整个爱情线拿掉了。

当然这个版本就是做着自己玩的,因为对影片的任何删减日本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即使国内发行商从发行角度考虑要剪短片长,估计也要想出一个“合适”的理由跟片方解释,当然人家不答应也是完全正常的。

全片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影片高潮的那首歌,其他我也不知道有什么值得夸的,就是一个花了很多钱,但感觉都给浪费了的“大片”,至少日本本土票房还不错,超过了40亿日元,也是去年日本票房大卖的片。但我还是那个观点,片名四个字在国内就会有一定的票房的,因为对小日本有“特殊情感”的人不在少数。

当然,如果看完觉得不过瘾,到网上可以下载到一部日本人自己恶搞自己的片,同样值得推荐对照看一下--《除日本外全部沉没》,根据同名小说改编,而且小说作者是经过《日本沉没》小说作者授权进行“仿写”的,当然电影也跟风一起同样去年出品,也是看一个乐。

什么时候,中国国产片里面允许把天安门、长城、故宫给炸平了,估计中国娱乐电影会大上一个台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