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堂口》Bloody Boring...

(2007-08-19 15:24:48)
分类: 院线快评

《天堂口》Bloody <wbr>Boring...

 这部电影不管幕前还是幕后的阵容绝对称得上“豪华”二字,1000万美元的制作成本对任何一个没有拍过故事长片的新导演来说也应该是一笔“天文”数字,抛开那一串长长的偶像演员的人名名单,单看着“张家振、吴宇森、叶锦添、华谊兄弟、银都机构”,哪一个不是圈内响当当的名号,全都在支持一个叫陈奕利的新人导演,但最终却是一个几乎让所有人无法面对的尴尬结局--影片自身的质量跟这个“豪华”阵容的不匹配已经到了令人震惊的程度,除了欣赏各款型男在大银幕上不停摆pose外,不能满足观众的任何预期。

严格来说,显然这部电影的糟糕不能把责任全部推卸到导演一个人头上,这里并不是说什么风凉话,我也只是看到最后成片之后才得出的判断,或许问题的源头得往更深层次去追究,只是把矛头对准导演的做法是相当武断的,但这个深层次原因暂且这里不表,另文做详述,这里先只说说影片本身。

几个兄弟出来闯江湖,面临各种诱惑、机遇,反目成仇、出生入死,这些的确都是江湖英雄片的惯常套路,但在《天堂口》里所体现出来的态度其实是跟早年吴宇森电影截然相反的。吴宇森不管是《英雄本色》《喋血双雄》,还是《辣手神探》,都是把重点放在男人情义上,中间或许有李子雄扮演的这样的叛徒,但吴宇森从来不是把兄弟间的背叛做为叙事重点,吴宇森描述的永远是浪漫主义情怀下的男儿间的情怀本色。

而在《天堂口》里面却把暴力与背叛作为了主题,影片到了结束,人与人之间不再有信任,生活不在有信念,从这个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天堂口》其实是一部黑色电影。虽然导演自己一再强调吴宇森对自己的影响,但其实可以发现吴氏的暴力美学--双枪对峙中白鸽飞起这样的暴力写意段落在《天堂口》里是绝然不该出现。《天堂口》的人物关系更适合冷峻、简单、快速的暴力呈现风格,英文片名Blood Brothers已经清晰点名了主旨,这就不难解释《天堂口》结尾血洗“天堂”的枪战段落,张震再怎么模仿“小马哥”,给观众的感觉绝不是代入,而是隔离、冷漠和可笑。

据传言《天堂口》审查时被删减了许多,一方面观众只能看到现在影院公映的版本,所以评论也只能从公映版本出发,如果以后发行“导演版”DVD,另当别论;另一方面,纵然公映版本有所删减,但实在叙事基础的零落又岂是补回的几分钟能够挽救?难道《天堂口》原版是一部近三小时的“家族黑帮史诗”?

影片人物众多,之间关系复杂,但在几处关键叙事点导演选择了空白的处理,而且过多叙事过多依赖演员的表演的同时,演员的对白又尽可能简约,但说的话往往又矫揉造作,最后我只能认为这是一部打着商业旗号的“作者”电影,动作和暴力并不是用来取悦观众,而仅仅成为他建造只属于他自己精神世界的工具。所以,怎么看,这都是一部无法让观众得到愉悦和满足的主流娱乐电影,显然,主流娱乐的定位又是制片人不二的选择,那《天堂口》的失败是显而易见的。

其实电影直到舒淇惊艳的出场,电影仍然令人有一定的期待性,但整部电影最迷人的段落也仅限于此,此后再也没有能令人激动的场面和情节。在视觉景观上,由于棚内拍摄的感觉过于强烈,只会让观众更间离地看银幕上的人物,更不要说打动人了。影片唯一及格的应该是服装造型,表演上也只有孙红雷、吴彦祖、舒淇可以一看。

如果一定要打板子,不仅应该打在陈奕利导演和各方面执行的失控上,更应该打在最初做这种组合、包裹(pacckage)的决策人身上,那很有可能就是吴宇森、张家振自己,《天堂口》的失败一定不只是创作层面的,更多是决策层面的。

p.s. 有钱还是去看别的国产片吧,这部实在就不推荐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