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院线快评 |

严格来说,显然这部电影的糟糕不能把责任全部推卸到导演一个人头上,这里并不是说什么风凉话,我也只是看到最后成片之后才得出的判断,或许问题的源头得往更深层次去追究,只是把矛头对准导演的做法是相当武断的,但这个深层次原因暂且这里不表,另文做详述,这里先只说说影片本身。
几个兄弟出来闯江湖,面临各种诱惑、机遇,反目成仇、出生入死,这些的确都是江湖英雄片的惯常套路,但在《天堂口》里所体现出来的态度其实是跟早年吴宇森电影截然相反的。吴宇森不管是《英雄本色》《喋血双雄》,还是《辣手神探》,都是把重点放在男人情义上,中间或许有李子雄扮演的这样的叛徒,但吴宇森从来不是把兄弟间的背叛做为叙事重点,吴宇森描述的永远是浪漫主义情怀下的男儿间的情怀本色。
而在《天堂口》里面却把暴力与背叛作为了主题,影片到了结束,人与人之间不再有信任,生活不在有信念,从这个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天堂口》其实是一部黑色电影。虽然导演自己一再强调吴宇森对自己的影响,但其实可以发现吴氏的暴力美学--双枪对峙中白鸽飞起这样的暴力写意段落在《天堂口》里是绝然不该出现。《天堂口》的人物关系更适合冷峻、简单、快速的暴力呈现风格,英文片名Blood Brothers已经清晰点名了主旨,这就不难解释《天堂口》结尾血洗“天堂”的枪战段落,张震再怎么模仿“小马哥”,给观众的感觉绝不是代入,而是隔离、冷漠和可笑。
据传言《天堂口》审查时被删减了许多,一方面观众只能看到现在影院公映的版本,所以评论也只能从公映版本出发,如果以后发行“导演版”DVD,另当别论;另一方面,纵然公映版本有所删减,但实在叙事基础的零落又岂是补回的几分钟能够挽救?难道《天堂口》原版是一部近三小时的“家族黑帮史诗”?
影片人物众多,之间关系复杂,但在几处关键叙事点导演选择了空白的处理,而且过多叙事过多依赖演员的表演的同时,演员的对白又尽可能简约,但说的话往往又矫揉造作,最后我只能认为这是一部打着商业旗号的“作者”电影,动作和暴力并不是用来取悦观众,而仅仅成为他建造只属于他自己精神世界的工具。所以,怎么看,这都是一部无法让观众得到愉悦和满足的主流娱乐电影,显然,主流娱乐的定位又是制片人不二的选择,那《天堂口》的失败是显而易见的。
其实电影直到舒淇惊艳的出场,电影仍然令人有一定的期待性,但整部电影最迷人的段落也仅限于此,此后再也没有能令人激动的场面和情节。在视觉景观上,由于棚内拍摄的感觉过于强烈,只会让观众更间离地看银幕上的人物,更不要说打动人了。影片唯一及格的应该是服装造型,表演上也只有孙红雷、吴彦祖、舒淇可以一看。
如果一定要打板子,不仅应该打在陈奕利导演和各方面执行的失控上,更应该打在最初做这种组合、包裹(pacckage)的决策人身上,那很有可能就是吴宇森、张家振自己,《天堂口》的失败一定不只是创作层面的,更多是决策层面的。
p.s. 有钱还是去看别的国产片吧,这部实在就不推荐了。
前一篇:去年今天 2006年8月15日
后一篇:去年今天 2006年8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