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院线快评 |
雅荻 发表于 2005-11-1 4:54:02
刚看了表江的网志,才看到她25、26号两天写的两篇文字,主要内容是关于《黑社会》虽然被篡改成了《龙城岁月》,但她自己认为还是应该坚持进影院去看电影,即这部并不完美的《龙城岁月》。
表江反对的是同期南都的一位编辑(太熟,就不说了吧,嘿嘿)的一种观点。南都认为《龙城岁月》不知道是一部什么电影,因为被阉割,所以甚至不能去评论,所以结论是宣传大家不要去影院去看这个被阉割的版本,最好等到盗版出了原版再说。这个观点的确跟我两位同屋观点基本一致,但有一点,我两位同屋分别来自广东、广西,都是说粤语的,他们更多是因为不想看国语版。但被删改的都是国语版啊,所以,你也可以理解成他们都反对看阉割版,对于他们分别不是很大。
表江发表完自己对南都的不满后,有人跳出来竟然骂人,装逼犯贱之词都出来了,我看这场争论中最不道德的角色肯定归这哥们了儿。路边两个人对骂掐架是一回事,有事私了,不行一起去派出所,不服的骂街,这是常事。但区区网上大家观点相左,就在网络日志——这好歹是个公共领域,人家表江网志点击数不低的,如果这样口出恶言,只能说道德有问题,根本不具有公共领域里讨论的资格。当然,谁要能跟三表哥那样把“逼”字解释的那么圆润生动,也成。
该说我自己对港片屡次被删改的态度和这次对《黑社会》/《龙城岁月》——whatever——的看法了。我并没有两边折中的意思,而是我一贯多年来的一个想法和认知,也是一直坚持自己这么做的。
一、我理解南都那篇文章的意思,类似,我极力厌恶、反感因为国内这种国情被审查机构要求所修改的影片,特别是港产片,认为有问题,干脆不要引进好不好,但不,总局说,那我们的CEPA难道是摆着好看的?所以,给你变了性,再给你引进。有时候那感觉,就像马上就要上床了,脱了裤子却发现是个人妖一样让人只想呕吐。
想来,关于删改,我的态度很清楚。比如,我之前转过一篇mov8论坛的一篇帖子,只转了链接,就是详细比较《旺角黑夜》两个版本差别的;更不用说杂志上详尽对比《大只佬》和《大块头》的区别。
对于,这一点,我必须说明我跟表江不同,我认为,删改不是教父删掉5分钟那样简单,而是处心积虑花费了大功夫的删镜头,最恶劣的就是改台词,完全给改了意思,风牛马不相及。如果说,这样的改法都不能影响到影片整体质量,打死我不信。而且,关键我说的重点不在这儿,而是透过修改的这些点点滴滴的东西,渗透出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大环境是多么的悲哀,某些强制性的跟电影创作没有任何关系的东西,是恶的,这个一定要说。
二、但进影院的一方面,我支持表江,就是不管什么版本,要坚持进影院看电影,不但看,还要说,不仅说,还要说明白。只有看了,才知道差别在哪,知道了才知道该怎么说,才有还原真实的机会。说到这,哪里像个影评人该干的事,要么是死忠fans,要么这是调查肯尼迪被谁杀死的那样记者该干的事才对。
所以,进影院这方面,我反对南都的理由也很简单。大家都不看,首先解决不了问题,国内的情况是绝对不会因为观众抵制,然后政府会同意引进原版,反正类似的走向我决计看不出任何的可能。我反对的是沉默,不讲话,反对的是鼓动别人一样沉默,鼓动别人不讲话。在一个向着自由、民主方向积极向前发展的社会,讲话是最基本的,这权利不能轻易这样丢弃。
三、我会怎样?很简单,尽量第一时间看到电影,不管哪一版,我指进影院,如果有别的版,同样争取第一时间看到。因为,版本的区别,先天认为版本的不同而确定影片的好坏是武断或者仅仅是个人偏好。这里就谈及一个媒体的职责,表江和南都都是大媒体的代表,自身有着强烈的职责引导读者去认识眼下的电影,或推荐,或批评,但都是有责任的。
我相信,这次表江是站在更实际,更广大视角的位置上来体谅这件事,问题是态度过于温和。南都,激进,猛烈批评,但却忘记了媒体更大的责任不单单揪住某部影片的小辫子不撒手,虽然的确有小辫子可抓,媒体更重要的是引导观众趣味的同时,为建立一个良好的电影环境慢慢打基础。所以,这次南都又显得不大气和高瞻远瞩。
说到这儿,这是我一直的对于国产电影的想法,没有刻意进一步挑衅表江和南都任何一方的意思。因为我能看出表江看到《黑社会》之后的兴奋之情(其实我也是自己掏钱进影院看了两遍,因为答应了给三联写稿),也感觉出来南都编辑对《龙城岁月》恨铁不成钢的意思,同样大家都是激动之下的言辞,其实谈不上什么大的错谬了。
倒是应该说那个跳出来乱骂人的家伙,估计应该是南都编辑的认识的哥们儿,帮忙不是这么帮的。我两头都认识,为啥就不能静下来多说两句呢。的确,为了不骂你,我要废打这么多字,好歹我打字速度还算快。
四、闲话几句。前两天青岛开会,记得跟导师一起聊当年香港影评人的事,老师有幸十几年前去过香港,当时香港的影评人都是一个圈子,新片出来,专门有媒体场和影评人场,影评人大家约了一起去看,看到晚上出来,一群人坐着吃夜宵,就刚看完的片子,大家七嘴八舌讨论,对错不重要,关键知道了彼此大致的思想和态度。然后各自散去,自己写自己的。导师说当时去香港,有幸参加了两次这样的影评人的看片讨论,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交流方式。说来简单,最原始的就是最好的,特别是现在这个满大街吵着什么web2.0,甚至3.0的时代,人和人直接简单直面的交流其实是最珍贵的。可惜的就是中国太大了,北京够不着广州,哪里是香港片大的一个地方。但思路是一样的,我们需要的就是多多沟通吧。
影评人各自为战,就别指望能对观众有什么整体性的引导。说这话,我都想抽自己,影评人算个屁啊,谁理你?的确可能没什么人理我,但会理表江、南都,因为大媒体,就有相应大的责任,《蜘蛛侠》那经典的台词不是一字不落被《功夫》扒去了嘛。
五、结论是大家有想法能多交流多好啊,但用的是文明的方式,有问题一同指出来,不闷着,讲话就是一种斗争,一种争取。但彼此之间应该跟《黑社会》续集一样——以和为贵。
我自己,从小到大,从来不停了自己买票去影院,当然在现今这个变态当常态的社会,我觉得我变态得很常态,自己不觉得什么。我现在手上留存这过去一年里每一场自己掏钱买的电影票票根,整整一摞啊。
这电影,得去影院,今后一段时间内还是要去的。南都编辑,我知道一点没少去,这次怎么就这么直接不留情面的批评《龙城岁月》呢?可能还是太爱杜琪峰了,想替他出头。但换做我,我知道,杜琪峰心里想的是,哪怕我被总局“强奸”,一回又一回,都基本改成“顺奸”了,拍拍屁股,就知道体位怎么摆,屁股怎么翘能让对方最爽。想想《大只佬》被改的不能看,到《柔道龙虎榜》,到现在的《龙城岁月》,巧妙几个镜头,就把Jimmy(古天乐)给从黑变白了,这种从被迫被“强奸”到“顺奸”的如鱼得水,也非一般人水平。由此,我想,杜琪峰心里最想的还是,不管哪个版本,内地观众多买票进影院去看,他总不会不乐意吧。你想想,就比如精心费力亲自出演了一场床上戏,但要卖录映带要上货架了,难道又转念不想被别人看了?早干嘛去了?这样的结局杜琪峰肯定之前早料到的,这CEPA要刮一层内地票房走是铁定的,他拍的又不是《和谐社会》,大张旗鼓的《黑社会》怎么可能不会不被阉?
所以,我能做的就是,爱,大胆的爱;骂,就骂个狗血喷头;这现在分裂的社会,人都分裂着活着,让我单纯的只爱不骂,或者只骂不看,都不行,因为,爱上电影,就已经跟着当上了婊子,一遍爱着,一遍还得骂,这SM般的行径只有自己才能体会到沉浸其中的乐趣与苦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