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院线快评 |
中影这次可以说是“独具慧眼”,不知什么原因挑中了这部制作于03年的二战题材电影《Saints and Soilders》。这部电影给我制片上的启发要远远大于影片本身。
影片讲的是二战时期在比利时战区,四个美国士兵偶然逃脱了二战历史上著名的“白垩土屠杀”,后遇到一个携带重要军事情报的英国空军,五个人冒死穿越德军的阵营把情报送到盟军手中的故事。
整部影片弥漫着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即使是战斗场面,也是写实和简约的风格,绝不是那种追求宏伟场面的二战电影,这让观众自然把注意力集中到几个人物身上,而且总有股力量让观众觉得这部电影与众不同,我个人姑且认为是宗教的力量。难能可贵的是这样一部充满宗教意味的二战电影,却一点没有给观众造成任何的反感。究其细处,在全片我们听不到任何一个F Word,甚至骂人的话都极为少见,影片被评为PG-13更能直接说明这一点。从这一点而言,相必中影引进这部电影是为了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但却忽略了影片本身浓厚的宗教色彩,这想想挺有趣的。
影片里所有角色都由不知名的演员出演,但每一位演员都给出了绝对精彩的演出,恰恰是这一点反而拉近了观众和影片的距离,让观众觉得这部影片的人物更加真实。人物的真实,就是这一点牢牢的抓住了那些厌倦了《珍珠港》那样大制作战争电影的观众,甚至这会使每一个看过这部《Saints and Soilders》的观众都会情不自禁的认为这是他们今年看过最令人难忘的二战电影。
这是一部能够抓住观众心灵的电影,在年初我第一次从影碟上看到这部影片的时候,甚至会给我如同《兄弟连》某一集的错觉。说到影片本身之外,最令人惊异的就是这样一部战争题材的电影,制作成本只有区区的78万美元。虽然导演找到了很多在拍摄地犹他州本地的志愿者做群众演员,而且这些不是普通的群众演员,而是对二战非常痴迷的fans,很多这样的二战迷都能自己带来二战士兵的全套行装,直接上阵就可以了。而且在影片开场屠杀的一场戏中,扮演一百多名被屠杀的盟军士兵的志愿群众演员,在雪地里一趴就是几个小时而没有怨言。
但即使如此,影片超低的制作成本还是让人难以想象。而这样一部电影在过去的两年中参加了美国本土的众多地区性的小电影节,结果同样惊讶,《Saints and Soilders》获得了14个电影节的最佳影片,其中7个还是观众投票选出的观众最喜爱电影。同制片一样,影片的发行也同样具有特色,从2004年8月开始在美国本土的26块银幕上小规模上映,一直到今年的5月份,美国本土的上映规模最大也只不过才27块银幕,而且至今还没有发行公司代理影片的海外发行,只是发行了影片的DVD。截至到今年5月26日,《Saints and Soilders》在美国本土票房达到了$1,310,470,基本已经是2倍于影片的制作成本。话又说回到中影,是中影让中国观众看到了一部如此别致的二战题材电影。对于这样一部没有任何大场面,没有任何电脑特技画面的二战电影,在现在已能看到的观众评论中,一边倒的全是赞美、喜爱之辞。
自己是在影片国内公映后,再一次进入影院去看了这部影片,虽然是经过国语配音后的版本,可是影片的魅力依然不减,一个是长春电影制片厂对战争题材电影的配音水准一直有保证,而且,这部影片本身的魅力不是简单的能够被其他因素所遮掩,影片形而上的主旨其实就是前面所提到的宗教层面的意义——对人性的探索和救赎。
如果还来得及,进影院去看看这部电影吧,值回票价,不会后悔。
(Rating:8.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