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院线快评 |

兴冲冲约了两个朋友一起跑到影院去看这部陈木胜的新片,之前看了大豆写的对影片的大体感觉,加上我自己从片名和演员阵容有一些自己的判断,结果等到走出影院发现还是和自己预想差别挺大的。
《三岔口》其实是分别讲述三个男人的戏,只不过在各自命运路程上或多或少有些关联,而这些关联本身并不是影片的重点,重点还是在于三个男人的内心。所以其实《三岔口》说白了是一部套了警匪动作戏外壳的男人内心情感历程戏。这一点决定了即使这部影片有各种问题,但我个人还是支持和肯定这部电影的。
影片创作的重点还是在剧作上,岸西把这样一个故事讲得如此复杂(本身其实并不是很复杂),能感觉到试图做一些新的叙事手法的尝试,用一种接近宏大叙事的风格似乎隐隐传递出一种宿命感。影片多处叙事上的留白和多意阐释的不确定性,给了观众很大的自主空间,也可以说是导演对观众的一种信任,或者说是考验。而这其实还是导演自己对剧本在做了种种避免叙事模糊的处理后的结果,本来岸西沿着“不确定叙事”的风格走得更远。有人在看这部影片的时候会想到《无间道》,其实更多是一种褒奖,而我对《三岔口》的褒奖其实可以说也在此处,就是编剧对影片叙事上的大胆尝试和导演在视听手段上一些努力还是值得赞赏的。因为相对其他其他粗制滥造、功利性极强的香港商业片,《三岔口》对观众要负责得多。
从这个角度看,陈木胜可能更多的把片中的动作戏当成点缀,而把大段的戏都给了描写三个男人不同的情感状态。几个演员在片中给我留下印象的竟然是影片中的配角宁静,可能是因为这是她最近连续几部作品中最有特点的一个角色或者其他原因,但她以往的内地演员的明显特征在这部影片中已不太容易被观众觉察到。“锅富城”(这是我老家一家火锅店的名字)的表演的确很努力,但问题可能就是太努力了,我们往往对此总冠以“有史以来某某最具突破性的演出”的帽子,其实往往容易忽略了如此的“突破”是否真正是影片最需要的。《三岔口》中以郭这条线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就可能会使其他几个主要人物的表达显得仓促,特别是郑伊健的角色,基本导致了郑成为影片中最站不住的角色。

吴彦祖是近两年我一直关注和偏爱的一个香港男演员,《三岔口》中唯一可惜的就是戏份太少,他和郭在马路上奔跑追逐的戏,动作和导演手法并不复杂,但吴的表演让这场戏成为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场戏。相信吴如果照如此顺利发展下去,仍将继续是香港男演员中最有巨星潜质的一个。我个人对吴彦祖的判断就像去年看到《恋爱中的宝贝》里的黄觉后作出的判断一样,有人对我讲黄觉身上兼有吴彦祖和吴振宇二者的某些气质,我非常同意。只是国内的机会有限,黄觉现在也谈不上红。
影片在影像色彩上多处处理成淡蓝偏青的色调,而且这种不正常的偏色本身就给观众一种整体不太真实,有点梦幻的感觉,而这也符合了导演试图传递的一种并不给出明确答案的叙事手法。观众可能最容易陷入对影片某些个别情节的混淆或争论之中,但这恰恰可能是导演本人所追求的一种表现方式(和内地导演黄建新新作《求求你 表扬我》有异曲同工之妙,两部影片叙事上的异同另做他文阐述),但问题是在现有的不到两个小时里,要给留下如此多的疑问其实是承担很多风险的。
我个人对《三岔口》在国内的市场基本看好,主要原因是从五一档直到
(Rating:7.0/10)
P.S. 新浪上这么一条新闻,基本上把所有观众顾虑的地方都解释了一个遍,奉劝如果进影院前还想保留一点好奇心的话,最好下面的就可以跳过去了。
对话导演陈木胜、编剧岸西 独家详解剧情疑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