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美父母配合幼儿园工作的六不同

(2013-04-01 15:03:10)
标签:

育儿

中美

幼儿园

分类: 分享育儿心得

http://www.blogcdn.com/www.parentdish.co.uk/media/2011/07/school-kids-library-teacher.jpg                              图:网络

在美国从事幼教工作已经有些年头,可以说幼教这个工作最难的并不是和孩子们打交道,而是和家长们的沟通。每一个家长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都会有不同的想法,他们都有自己不同的看重点。去年,因为豪豪马上要上学前班,我需要更多的时间陪伴他。所以毅然决定在家中开办自己的小型幼儿园。

 

我的孩子们中间有美国的孩子,也有中国的孩子。不知道是不是巧合,在我这个中美家庭中的孩子们居然也平均的分成了一半美国人,一半中国人。在和家长们的沟通交流中,中美两国的父母还是给了我很多不一样的感觉。

 

区别一,对孩子受伤后的不同态度。

孩子从蹒跚走路开始,跌倒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孩子如果不让摔倒,就不能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活动。这点显然是不人道的,任何人包括家长都没有权利剥夺孩子身体自然发展的必要经过。否则,你不是爱他,而是害他。美国人一直延用开放式教育,在这个问题上,美国家长看到之后,对我说了一句话,“这在家中也经常发生,无人可以避免。你不用担心,这很正常。”同样的中国家长就是一脸的严肃一脸的忧心,却不好怎么说,只能说,“怎么会让他摔倒的?”

 

区别二,对食物的不同原则。

我们都知道美国人普遍爱吃快餐,而中国是一个饮食大国,一直在饮食方面很有讲究。因为文化背景的不同,中美家长对食物的要求也区别很大。中国的家长就明确要求不能给孩子吃薯片和糖果之类的零食。在中餐的供应上也要求不能给西餐的快餐式食物,比如炸鸡块,汉堡等。相反,美国家长在食物上从不提任何意见,如果有些孩子没有吃过的食物,他们也会说,“让他们试试吧,试试总是好的。”给了糖果和薯片之类的,他们也会说,“孩子开心就好。”完全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

 

区别三,隔代教育的有和无。

很多在美国的中国家庭只要可以,都会让父母亲过来帮助照顾孩子。隔代教育在中国是一个极其普遍的现象,但是在美国家庭中是很少见的。美国人只有在自己实在有需要的时候拜托父母帮忙照顾一下,但是也不会是长期照顾和参与教育。很奇怪的是,我发现很多中国家庭中,老人的意见居然成了决定性的。我就曾经接听过孩子老人给我的电话,叮嘱一些事项。但是美国孩子的老人你根本没有机会认识。

 

区别四,喜欢询问问题的多与少。

中国家长给人感觉都比较细心,对孩子的日常活动比较关心,与老师交流的情况也会更多一些,问题也会明细的多。美国家长就很明显的不怎么问,除非有特别的情况发生,老师要找他们谈,他们就很乐意听。不然基本就是接了就走,偶尔孩子在家中有些什么问题,他们会主动的和老师沟通,把情况反应给老师,让老师观察。中国家长就会问问,“今天孩子表现如何呀?”“有没有和小朋友打架?”或者是“孩子这样该怎么处理呀”之类的问题。

 

区别五,遇到不公平的态度之差别。

美国人性格看上去笑呵呵很客气,但是在骨子里是很强硬很有原则的。如果说在幼儿园遇到不公平的对待,美国家长是义正言辞的坚决讨回公平的对待,有些美国家长甚至会动用法律的手段。美国人处理事情比较端正的来,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在这类问题上极少有灰色的商量余地。中国人相对会客气很多,也会顾虑多一些。总是会取到一个折中的方法也就原谅对方了。

 

区别六,信任感的不同程度。

文化背景的熏陶下,人的性格和一些行为也是有很大的区别。就拿信任感来说,美国家长在把孩子交给你之后,处于一种完全放心的状态下。他们很少质疑或者提出一些问题来表达出自己的不信任。相反,中国家长就会问长问短,言语中有着明显的不信任。有些更是想知道孩子在幼儿园每一分钟的事情。为此,以前我工作过的幼儿园还特别的制作了一个表格,写明什么时间孩子做了什么。象我就比较喜欢观察孩子的天赋,也会把观察到的情况给一个报告,美国家长就会很高兴的说,“那我以后多多培养他这个方面。谢谢你。”中国家长也高兴,但是说的却是“真的吗?我怎么不知道?”

 

我虽然工作在这个岗位上,但是我同时也是一个孩子的母亲。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也能理解中国家长的一些行为。作为一个在美国生活多年的中国人,我也能理解美国家长的做法。给出一些不同,没有对与错,好与坏,也没有喜欢与不喜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