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上课的内容是关于民族文化和幼儿教育的联系,当老师让我讨论我们小时候的生长环境和成长习惯的时候,她谈及了她自己的兄弟姐妹。她的哥哥小时候很喜欢拆装电器,她的姐姐小时候很喜欢用纸头剪出各种各样的服饰,当长大之后,她的哥哥作了一名电器方面的工程师,她的姐姐成为了香港一名很出名的服装设计师,拥有自己的服装设计公司。听完她这个故事,我突然想到了我的一些同学和我们很喜欢教育孩子所说的一句话“小孩从3岁看到老“。
一直以来,我都不认同这句话,一个孩子怎么可能从3岁就可以看到他的将来呢?这未免有点武断和极端了。听完她的讲课,我重新品味这句古话的真正含义,到底为什么我们可以从孩子的3岁而看到他的未来呢?就拿老师的哥哥姐姐来举个例子吧。我想很多男孩子小时候都喜欢搞破坏,很喜欢拆装电器,可是长大后有多少人成为了电器工程师,而她的哥哥却在这个方面在澳洲是受到瞩目的,难道真的是他在这方面的天分比一般人强吗?在我们的童年时期,并没有很多的玩具,女孩子喜欢写写画画的也不少,我同学中就有几位让我觉得画画很有天分的,其中一位邻居姐姐给我印象特别的深刻,而如今她却是一名日文翻译,像老师的姐姐这样的例子,其实很少见。然而为什么她家的兄弟姐妹都很有成就,最终我们还是要和他们父母亲的教育联系起来。
他们的父母亲在哥哥小时候拆掉电器的时候,总是要求他一定要装回去,否则会受到惩罚,而很多父母亲可能只是很生气的打了孩子一顿也就算了,并且不准他们继续碰电器,那么即使他有这个天分,又如何呢?她的姐姐小时候并没有别的玩具,只能剪剪画画家里的废纸,为了照顾家里的弟弟妹妹,就会帮忙一些缝缝补补的工作,这些习惯造就了她对服装设计的爱好和坚持,所以她成功了,因为父母亲给了她机会,并且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培养了她。
反观我们这一代和我们的下一代,问问我们自己,你知道你真正的兴趣爱好吗?你坚持你的兴趣爱好吗?你知道你最擅长的是什么事情吗?你在做你喜欢的工作吗?你知道你孩子的长处吗?你知道你孩子的天分是什么吗?你有逼迫孩子学习一些她或者他不喜欢的事情吗?你有帮助他们更好的发挥他们的天分吗?你们家里堆了多少人工的玩具吗?你平日是如何陪着孩子玩耍的?你有没有耐心培养你孩子的天分呢?等等,这一切一切的问题都反映出了一个很现代化的问题,生活的条件好了,孩子的创造力被扼制了,于是就有了很多人的感慨,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一代不如一代呢?
人类的身体基因是在不断的进化,人类的大脑发展也在不断完善,这就是为什么孩子一代比一代聪明,而我们的教育也要根据孩子的不同情况而跟着改善。然而很多小时候我们受到的传统文化的熏陶是不是就该全部都丢弃呢?就拿吃饭做一个例子,回想一下我们小时候有没有试过和我们的小孩一样的挑食习惯,当我们在吃饭的时候有过那么多的选择吗?父母亲有过给我们准备4,5种食物让我们挑着吃吗?我小时候还真没有这么好的待遇,父母亲工作很忙,家里也很穷。记得有一次,大姨来我家,做了一碗猪油伴面,让我到至今还记忆犹新。我儿子却是只吃他爱吃的,我还每天早上绞尽脑汁做完一种食物又做一种食物,只盼着儿子可以吃上一些,肚子不会饿。其实这些担心都是多余的,当孩子没有选择的时候,反而吃得更好,就好像我们小的时候。当他们意识到饥饿的时候,怎么还会有挑食的毛病呢?
这和玩玩具是一个道理,当我们买了一大堆的玩具给他的时候,选择的多了,眼也花了,如果你真的要问他,到底哪一个玩具是你的最爱,我想他会拿起这个却放不下另一个。那么我们又怎么能够真正的观察到他最最擅长的天分呢?回头看看那些在个个领域都很杰出的人士,难道他们都是绝顶聪明的人吗?我不这么看,也不这么认为。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平凡的人,只是他们很专心的只研究一样事情,所以他们成功。每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一旦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一旦多了很多爱好一起去学习,那么你只会做到每一样都知道一些,却没有办法做到在某一个领域变成专家。
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都是无穷的,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心都是我们无法想象的,而如今的玩具都早已设定了固有的模式,当他们在玩玩具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在根据固有的模式去操作这个玩具,而没有去创造新的玩法?我们大人也会对他们说,这个玩具应该是这样玩的,不要乱玩。久而久之,这让他们的大脑产生了一种习惯,不去动脑筋创造新的玩法,玩的玩具太多了,也让他们懒得动脑筋去创造玩法。如果你把家里的玩具只留下一个给他,再去看看他会怎么去玩那个玩具?我相信不到几天,那个玩具就会出现很多稀奇古怪的玩法,抑或者出现一些不同的形状,那么你应该高兴,因为他在学习运用他自己的脑子。所以有的时候,即使你得很有钱,也别买太多的玩具给孩子,那不一定是一件好事,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忽略孩子真正的需要,别把我们的需要强加到孩子的身上。
从小时候可以看到一个小孩的未来吗?或许是真得可以的,如果你花时间去关心和观察你的孩子,如果你放手让你的孩子专注在他的喜爱上,如果你引导他坚持他的爱好?如果你培养他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如果你多给他一些他自己的空间?如果你站在他的立场来考虑你的教育方法?一些皆有可能!
爱他,就爱在心里,别用物质和溺爱来替代教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