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期间儿子养泰迪被拒风波
标签:
教育琴童妈妈育儿正面管教职场妈妈 |
分类: 正面管教 |
1月南昌家长讲师班
-(导师:Elly)
一次,儿子和往常一样放学回到家,刚进家门,
儿子说: “妈妈,我想买只泰迪(狗),可以不?”
我当时很惊讶!便回应他:“这恐怕不行哦!这个问题我需要和爸爸商量下”
儿子:“和爸爸商量,他肯定不会同意的”。
我:“这狗养在家里不卫生,而且我们家没人照看”
儿子:“有什么不行的嘛,不就是只狗吗?训狗员说了可以训练它大小便,我不管,我就要买就要买”
我:“我们家不适合养狗,你了解泰迪的生活习性吗?你有时间照顾它吗?把狗买回家不经常遛狗,狗会疯掉的,你知道这些吗?你知道养一只狗要花多少钱吗?还记得以前那只白鼠是怎么死的吗?如果一个不会养狗的人把狗买回家,那是一种多么不负责任的表现。妈妈即将要为这个家庭带来个小弟弟或小妹妹,医生说,家里有孕妇是不能在家里养宠物的……”。
儿子:“我不管,我不要小弟弟妹妹,我就要狗。你就是买不起,哼!就是个穷光蛋!连只狗都买不起”,接着又是哭,又是反复说:“你到底买不买狗啊?你没钱拿我的那1500块压岁钱买,反正我就是想好了要买的”。
爸爸下班回到家:得知儿子像买狗的想法,他只说了一句话:“人都养不活还养狗?”
此时,儿子不敢反抗,看似屈服……。
几番对话后,我突然顿悟,难道我这不是在说教吗?我问自己,我边思考变做了个决定。我决定用正面管教中的“错误目的表”来帮助我分析,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以及我需要采取的做法有哪些。
当时我的感觉是:生气;受到了挑战;收到了威胁;被击败。(对照错误目的表第二项,我的感觉)
孩子的目的:寻求权利(我说了算),他感觉对他不公平,只要买狗宁可不要小弟弟妹妹。
想采取的行动是:应战,我是正确的。我不会同意你买狗的愿望被实现,因为有这么多客观因素。
孩子的回应:变本加厉;屈从内心不服从;
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你说服不了我,给我做主的权利”
我当时采取的鼓励性回应:我用了神奇的拥抱,我们俩感觉特别好。他哭了,充分地发泄内心的没被满足的失落。我理解他的感受,当然不争辩也不妥协,立场坚定,我们只是紧紧地抱着。兴平气和他沟通,“妈妈也想有一只狗在家,多好啊!小时候我也养过狗,我很能理解你想买狗的心情”,他的感觉似乎好了许多。
提供有限的选择,让他参与解决问题,我们俩一起想几种积极的让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法。
例如:我的回应
1、可以买狗,需要过几个月,等弟弟或妹妹出生后。
2、吃完饭后我们去宠物店看看,先提前选好狗品种,给它取好名字。
3、这几个月我们先学习养狗的方法,再攒够买狗的钱。
4、要么先借***同学家的毛毛(狗)来养些日子,再给人家送回去。
儿子的回应
1、我想买只泰迪,泰迪是所有狗中排名第一聪明的狗种。
2、给狗取好名字就叫“多多”。
3、我上学时请婆婆来照看小狗,放学后我每天花半小时去遛狗。
事情就这样平静地过去了,每当我们经过宠物店时,他嘴里虽然还是唠叨着说:“妈妈,我真的好想买只狗,***家有两只狗,我们家一只也没有,你什么时候给我买狗啊?”……
至少,不会像第一次那样和我对抗了,也没有和我继续纠缠下去了。我们彼此尊重,相互理解,当时很享受这种感觉。
这是我亲身经历的故事,这个经历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也触动了我,在下次或家长课中,其他家长遇到孩子带来的挑战时,学习如何将正面管教中的“错误目的表”这个工具来帮助自己解决和孩子间的冲突。
“错误目的表”能够帮助我们通过自己的感觉,找到孩子挑战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并帮助我们用“温和与坚定”并行的方式解决孩子带来的挑战。
“错误目的表”的第二列和第三列 -- 家长的感觉和家长行为 -- 是关键线索。
家长只需在第二列中找到和自己感觉最接近的那一组词,通过第三列核实自己的行为,就能确定孩子的错误目的(第一列):过分关注?过度权力?报复?自暴自弃?
然后按图索骥,根据第四列、第五列 -- 孩子的行为和想法,进行确认。第六列(孩子的心声) 是解决问题的方向;再根据第七列(家长可以做)的建议,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并采取具体行动解决问题。
“错误目的表”乍看有点复杂,事实上非常容易使用-- 找准自己的感受即可。只要练习两三次,我们就能熟记于心自如运用。
给孩子有限的选择,是将权力交给孩子的小步骤。例如:“我们该出门了,你想像小兔子一样跳出去,还是像大象一样重重地走出去?”最好加上一句:“你来决定!”
有效选择的关键,是所有选项都孩子和家长双方都能接受。只有一方能够接受的选项,则是无效选择。
这是给孩子权利的开始,也是家长开始练习放手的开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