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正面管教 |
召开“家庭会议” 解决陪睡难题
木木
“公主”让我抓狂
我的女儿格子不到四岁就开始分房睡,而且还是主动要求的。这样的表现羡煞旁人,也让我这个当妈的庆幸又骄傲。但事物总是迂回前进的,进入今年夏天以来,已经五岁半的格子突然变了。
每当把“公主大人”伺候上了自己的小床,而我以为终于可以坐在电脑前忙活自己的事的时候,她就开始了——
“妈妈,我怕黑……”格子拖长了声音在房间里喊。
我无奈起身,把房门推开了一点:“那妈妈把你的门留一条缝儿吧。”
“可是我还是怕黑,缝太小了。”
“但是开着空调啊,门开得太大冷气都跑掉了,又热又浪费电。”我只好再把门推开了一点点。她没再吱声,我也转身回到了客厅。
没过几分钟,格子又开始“找茬”:“妈妈,我想尿尿。”
“那你自己去吧。”我坐着没动,心里已经有些不耐烦。
“妈妈,你能不能陪我一会儿?”上完厕所的格子并没有回房间,而是跑到客厅来了。
“你很早以前就不用陪了呀,现在怎么反而要陪了呢?”我一边说一边把她“护送”回房。
“妈妈,再给我一个晚安吻吧。”躺在床上的公主可怜巴巴的央求。
吻过、抱过之后,“公主”又发话了:“妈妈,你什么时候去洗澡?你去洗澡之前要给我晚安吻和抱抱,洗澡之后也要给我晚安吻和抱抱,还有,帮我放蚊帐的时候还要给我晚安吻和抱抱!”
我在心里一遍遍对自己念着“咒语”:我应该认同她的感受,认同她的感受,认同她的感受……
“妈妈十分钟后去洗澡。我会记得给你晚安吻和抱抱的。”说完,我再次离开。
但是,好景不长,五分钟不到,“公主”再次驾到:“妈妈,十分钟到了吗?”
……
这样的剧情几乎夜夜都在上演,台词虽略有不同,但故事情节都同样令人抓狂!
家庭会议的历史
好在数周前的这天,当我又一次被“折磨”得大脑“盖子”快要打开的时候,“家庭会议”这个念头在脑海里灵光一现。我们家每周日都会开家庭会议,这个难题不是正好可以放在家庭会议上讨论么?
“家庭会议”在我们家的历史,得从去年10月说起。当时,我还没有学会这个正面管教工具,但又隐约觉得应该有一个民主的机会让全家人一起坐下来解决问题。所以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家的家庭会议只有一个环节,那就是“议题讨论”。议题也几乎都是由我提出来的关于格子生活细节的问题,什么收拾玩具啦,晚上的作息安排啦。
可几次下来,效果都不理想,会照开,问题却还在,而格子也从刚开始的兴致勃勃到后来的排斥,甚至某次对我大喊:“开什么会,还不都是你们说了算!”
那一刻,我真的懵了。我一直为自己苦心营造的“民主”家庭氛围而沾沾自喜,却从来没想到,在这样“民主”氛围下成长的格子,居然会发出这样的抗议!
正是她的这句呐喊,促使我去思考家庭会议真正的意义:它到底是一个以家庭会议之名,对孩子集体宣判的“家庭法庭”?还是全家人敞开心扉、真诚倾听、共同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孩子独立、自信以及沟通能力的机会?我怀着美好的初衷,却在行进时走偏了!
我仔细的思考,开始对我们家的家庭会议进行调整:增加了致谢、分享、家庭活动讨论;便笺纸也被请上了冰箱,每个人可以在上面随时记录冒出来的与家庭会议有关的一切想法;开会讨论时,也不再由提出议题的人直接给解决建议,而是每个人都参与头脑风暴……
调整的效果出奇地好!家里真正有了民主平等、参与参与的气氛。所以,我们家的家庭会议一直坚持了下来 —— 每个周日的晚上,都是我们家的特殊时光,专属的家庭会议时间!
十个月后的今天,格子5岁8个月。她已经非常熟悉家庭会议的流程,她当过主席、做过主持,甚至还用画画的方式做过会议记录!如果我们忘了某次的家庭会议,她还会主动提醒。有了这样的基础,我对即将到来的这次家庭会议充满了期待!
找到了独立入睡的方法
这个周日的晚上,家庭会议和往常一样开始了。这一次,格子担任会议主席,我做主持人,格爸负责记录。
首先是感谢环节。
“我要谢谢宝贝,在我生病的时候照顾我,为我端水、按摩、讲故事。”我真诚的说完对格子的感谢,她的小脸儿上浮现出一丝得意的笑容。我接着说:“我还要感谢爸爸,在我生病时提前回家,照顾我和宝贝;我还要感谢你们俩对我的鼓励,让我的课能够顺利的开始。”
“我要谢谢妈妈,帮我准备‘爸爸大讲堂’的实验用具。”格爸刚说完这句,性急的格子忍不住替爸爸补充:“你还应该谢谢妈妈帮你撑伞!”
“好,谢谢妈妈帮我撑伞。我还要谢谢海格,作我的小助教,协助我完成了幼儿园的‘爸爸大讲堂’。”
现在轮到格子了,可她的表情告诉我们她其实还没有想好。我们安静的等着,没有催她。格子想好了,认真地说:“我要感谢爸爸的笑容……还要感谢妈妈这种眼神。”格子的笑容有几分羞涩。格爸仍然一丝不苟的把感谢内容都记录下来。
接着,是第二个环节:议题讨论。
我先问大家:“谁有议题,想在家庭会议上讨论的?”格子和格爸都说没有。“那好,我这里有一个议题,就是关于海格晚上睡觉的问题。”简单的说明问题之后,我们开始头脑风暴。
“我的建议是关门、关灯,爸爸妈妈给过晚安吻之后就自己睡。”我先“抛砖”。
显然,格子并不喜欢这块“砖”,她想说点什么,又吞了回去。
“我觉得可以留个小门缝,然后自己独立入睡。”格爸也给出了建议。
格子也有想法了:“我觉得还是要陪,但是可以第一周陪25分钟,以后每周减少点陪的时间。”
“那每周减少多长时间呢?”我问。
格子侧着小脑袋,稍微考虑了一下:“两分钟吧”。大家都很熟悉头脑风暴的要求,格爸只需要记录每一条建议就可以了。
“我又想到一个主意,关着门,但是开着小夜灯,这样就不会太黑啦。”我继续说。
格子的小眼睛滴溜滴溜转:“要不就一天陪一天不陪,陪的那一天就陪20分钟。”
“或者每天都陪,每次只陪10分钟。”格爸也继续建议。
“陪一天就从每周零食基金里面扣一元,陪几天就扣几元。”这一次,我话音刚落,格子就脱口而出:“我不同意!”我笑着提醒她,现在是在头脑风暴,有意见可以在表决时说。她了解的点点头。
我们又想了三、四个办法,格爸都一一记录下来。最后,我把十来条建议逐条念了一遍,哪一条有人不同意,就划掉,继续下一条。
经过这番讨论,大家最终一致通过的办法是:一天陪、一天不陪,陪的时间是20分钟,不陪的时候,要留一个门缝儿。而在缝儿的大小问题上,我们接受了格子的提议——跟爸爸爸手掌一样宽。
接下来,乘着民主友好协商的“东风”,格子姑娘又提出了关于爸爸妈妈使用电脑时间太长的议题,也很顺利的找到了大家认可的解决办法。
在之后的分享环节(这是几个月前应格子要求增加的环节),格子为我们介绍了她当天早晨的立体手工作品“圣诞树下的小雪人”。
最后一个环节,我们共同商定了下一个周末的家庭活动:周六去少儿图书馆和荔枝公园。
至此,家庭会议顺利结束。格子在会后,立刻亲自“操刀”,用白纸和剪刀,做了一个“爸爸的手掌”,并且当晚就投入使用!
比家庭会议结果更重要的
一个多月过去了,直到现在,我们都执行着那晚的“陪睡决议”。虽然格子偶尔会“忘记”,但这时候,我们只需要问她“家庭会议的决议是什么?”她都能再次遵守约定 -- 每每她起床上完厕所回房间,都会自己拿出爸爸的“纸手掌”,比照着把门缝儿,留得跟爸爸的“手掌”一样宽。
“家庭会议”是正面管教里的一个大工具,步骤很多,看起来很难。很多人往往认为孩子不可能有理智思考和自律的能力,因而不愿轻易尝试。
但事实证明,当我们信任孩子,给他们机会,他们的思维、表达、自信、自律……种种能力,都会以出人意料的速度增长!这些,比家庭会议的结果,更重要!
木木

加载中…